粘膜下移袋形缝合技术在肛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2-22页 |
1 肛裂的概述 | 第12页 |
2 祖国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第12-13页 |
3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第13-14页 |
3.1 支持作用差 | 第13页 |
3.2 血液供应差 | 第13页 |
3.3 炎性刺激 | 第13-14页 |
3.4 内括约肌痉挛 | 第14页 |
3.5 松紧力学原理 | 第14页 |
3.6 分娩 | 第14页 |
3.7 肛管狭窄 | 第14页 |
4 肛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14-16页 |
4.1 肛裂的诊断 | 第14-15页 |
4.2 肛裂的鉴别诊断 | 第15-16页 |
5 肛裂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 第16-22页 |
5.1 一般治疗 | 第16页 |
5.2 内治法 | 第16页 |
5.3 化学性内括约肌切断法 | 第16-17页 |
5.4 手术治疗 | 第17-21页 |
5.5 针灸治疗 | 第21页 |
5.6 熏洗坐浴 | 第21页 |
5.7 外敷法 | 第21页 |
5.8 物理治疗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3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2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2页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2页 |
1.5 中止试验的病例标准 | 第22页 |
2 一般资料 | 第22-24页 |
2.1 年龄 | 第22-23页 |
2.2 性别 | 第23页 |
2.3 病程 | 第23页 |
2.4 结缔组织性外痔 | 第23页 |
2.5 肛乳头肥大 | 第23-24页 |
3 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3.1 治疗组 | 第24页 |
3.2 对照组 | 第24-25页 |
4. 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4.1 临床疗效 | 第25页 |
4.2 创面愈合 | 第25页 |
4.3 疼痛程度评价 | 第25-26页 |
4.4 肛门括约功能评价 | 第26页 |
4.5 术后出血评比 | 第26页 |
4.6 住院时间 | 第26页 |
5 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6 临床结果 | 第27-31页 |
6.1 治愈率 | 第27页 |
6.2 住院天数 | 第27页 |
6.3 疼痛评分 | 第27-28页 |
6.4 疼痛持续时间 | 第28-29页 |
6.5 便血 | 第29页 |
6.6 愈合天数 | 第29-30页 |
6.7 肛门自制功能 | 第30-31页 |
7 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2-36页 |
1 粘膜下移术在肛裂中的运用 | 第32-33页 |
2 粘膜下移袋形缝合术的注意事项 | 第33-34页 |
2.1 粘膜瓣下移操作要点 | 第33页 |
2.2 袋形缝合术操作要点 | 第33-34页 |
3 粘膜下移袋形缝合术的优势 | 第34-35页 |
3.1 粘膜下移术的优势 | 第34页 |
3.2 袋形缝合术的优势 | 第34-35页 |
4 术后中医药治疗 | 第35页 |
5 问题及展望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