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行业概况 | 第12-18页 |
2.1 互联网及互联网行业定义 | 第12页 |
2.2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2.3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机遇 | 第13-18页 |
2.3.1 移动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引擎 | 第13-14页 |
2.3.2 电商已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中坚力量,并将持续增长 | 第14-16页 |
2.3.3 O2O 模式改变传统商业 | 第16页 |
2.3.4 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冲击传统金融模式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相关特点 | 第18-31页 |
3.1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分类 | 第18-20页 |
3.2 我国互联网行业各种商业模式的经营特点 | 第20-24页 |
3.2.1 个人增值类服务 | 第20-21页 |
3.2.2 媒体类服务 | 第21-23页 |
3.2.3 在线交易服务类 | 第23-24页 |
3.3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两个重要特性 | 第24-26页 |
3.3.1 “用户至上”而非“客户至上”的免费商业模式 | 第24-25页 |
3.3.2 颠覆式创新带来的高速行业进化 | 第25-26页 |
3.4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主要共性化经营风险 | 第26-31页 |
3.4.1 VIE 结构带来的政策和诚信风险 | 第26-27页 |
3.4.2 流量和用户获取成本日益上涨的风险 | 第27-29页 |
3.4.3 收入确认和研发支出计量方式对企业业绩的可操控性风险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几种传统估值方法对互联网企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 第31-44页 |
4.1 现金流折现法(DCF) | 第31-37页 |
4.1.1 适用性 | 第33-34页 |
4.1.2 局限性 | 第34-37页 |
4.2 市盈率法(PE)、市销率法(PS)和企业价值倍率法(EV/EBITDA) | 第37-42页 |
4.2.1 适用性 | 第39-41页 |
4.2.2 局限性 | 第41-42页 |
4.3 市净率法(PB) | 第42-44页 |
4.3.1 适用性 | 第43页 |
4.3.2 局限性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适用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种估值方法讨论 | 第44-58页 |
5.1 用户价值估值模型 | 第44-48页 |
5.2 用户价值估值法的实践应用:新浪微博的估值分析 | 第48-58页 |
5.2.1 新浪微博的介绍 | 第49-50页 |
5.2.2 社交网络公司估值分析 | 第50-53页 |
5.2.3 新浪微博的估值分析 | 第53-54页 |
5.2.4 将估值结果与其上市发行价进行比较和分析 | 第54-56页 |
5.2.5 将估值结果与通过其他估值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8-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