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考虑主厂房结构—电气设备相互作用的大型变电站振动台试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水平第11-18页
        1.2.1 国内外变电站系统抗震性能理论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2 国内外变电站系统振动台试验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2 模型设计与制作第19-29页
    2.1 变电站主厂房原型概况第19-20页
    2.2 模型设计相似关系第20-22页
        2.2.1 模型设计的原则第20页
        2.2.2 模型相似关系的确定第20-22页
    2.3 模型概况第22-25页
    2.4 模型材料选择和性能指标第25-26页
        2.4.1 模型用混凝土材料性能指标第26页
        2.4.2 模型用钢材性能测试第26页
    2.5 人工质量第26页
    2.6 模型配筋计算第26-27页
    2.7 模型刚性底座设计第27-28页
    2.8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第29-41页
    3.1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29页
    3.2 测点布置第29-34页
        3.2.1 试验目的第29-30页
        3.2.2 试验量测内容第30页
        3.2.3 传感器及应变片布置第30-34页
    3.3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地震波的选取和加载方案第34-40页
        3.3.1 地震波的选取第34-38页
        3.3.2 试验进程及加载制度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第41-69页
    4.1 模型振动台试验现象第41-47页
        4.1.1 7 度多遇、8 度多遇地震试验阶段第41页
        4.1.2 8 度基本地震试验阶段第41-43页
        4.1.3 8 度罕遇地震试验阶段第43-45页
        4.1.4 9 度罕遇地震试验阶段第45-46页
        4.1.5 电气设备模型试验阶段第46-47页
    4.2 模型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47-50页
    4.3 模型加速度反应分析第50-56页
    4.4 模型位移反应分析第56-66页
        4.4.1 模型相对于底座位移分析第56-61页
        4.4.2 模型层间位移分析第61-66页
    4.5 模型应变分析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5 变电站主厂房系统有限元分析第69-84页
    5.1 计算模型第69-71页
        5.1.1 模型单元第69页
        5.1.2 模态分析第69-70页
        5.1.3 时程分析第70页
        5.1.4 框架单元塑性铰定义第70-71页
    5.2 试验模型有限元分析第71-77页
        5.2.1 模态分析对比第71-72页
        5.2.2 模型加速度反应分析对比第72-73页
        5.2.3 模型位移反应分析对比第73-74页
        5.2.4 8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发展第74-77页
    5.3 试验原型有限元分析第77-82页
        5.3.1 模态分析对比第77-78页
        5.3.2 模型加速度反应分析第78-79页
        5.3.3 模型位移反应分析对比第79-80页
        5.3.4 8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发展第80-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6 结论与建议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建议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2-93页
附图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CS组合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下一篇:建筑企业供应链质量与可靠性综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