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下摄影中的“灵光”回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2.本雅明之"灵光” | 第15-23页 |
2.1 “灵光”概念简述 | 第15-17页 |
2.2 灵光的发展过程 | 第17-20页 |
2.3 灵光的美学特征 | 第20-22页 |
2.4 灵光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3.摄影与“灵光” | 第23-35页 |
3.1 复制时代前摄影中的“灵光”分析 | 第23-27页 |
3.2 “灵光”的消逝 | 第27-30页 |
3.3 机械复制时代后摄影中的“后灵光” | 第30-35页 |
4.数码时代下摄影“灵光”的回归 | 第35-60页 |
4.1 数码技术的影响 | 第35-38页 |
4.1.1 技术上的进步 | 第35-36页 |
4.1.2 接触群体的扩展 | 第36页 |
4.1.3 创作观念的革新 | 第36-37页 |
4.1.4 部分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丧失 | 第37-38页 |
4.2 “灵光”回归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4.3 “灵光”回归的途径 | 第39-57页 |
4.3.1 传统技法的延续——创造不能复制的美 | 第40-44页 |
4.3.2 跨界实验——注入手工温度 | 第44-53页 |
4.3.3 装置互动——“在场”的回归 | 第53-57页 |
4.4 “灵光”回归后对摄影发展的一些思考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