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基于刚体弹簧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模拟方法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5-33页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第17-28页
        1.1.1 基于传统有限单元法的开裂分析模型第17-20页
        1.1.2 基于无网格法的开裂分析模型第20-21页
        1.1.3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开裂分析模型第21-23页
        1.1.4 基于非连续数值方法的开裂分析模型第23-25页
        1.1.5 基于数值流形方法的开裂分析模型第25-26页
        1.1.6 基于刚体弹簧法的开裂分析模型第26-27页
        1.1.7 研究现状评述第27-28页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1.2.1 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1.2.2 研究目标第29-30页
        1.2.3 技术路线图第30页
    1.3 论文章节安排第30-33页
2 混凝土的刚体弹簧模型第33-47页
    2.1 刚体弹簧模型的位移模式第33-35页
        2.1.1 刚体块的基本位移第33-34页
        2.1.2 刚体块间的相对位移第34-35页
    2.2 刚体弹簧模型的应力模式第35-36页
        2.2.1 界面应力模式第35页
        2.2.2 界面弹簧刚度矩阵第35-36页
    2.3 刚体弹簧模型的整体平衡方程第36-37页
        2.3.1 刚体弹簧模型的能量方程第36页
        2.3.2 刚体弹簧模型的整体平衡方程第36-37页
    2.4 数值积分第37-42页
        2.4.1 单纯形积分公式和自然坐标系的应用第37-38页
        2.4.2 刚体块形心的计算第38-39页
        2.4.3 体力等效荷载的计算第39-40页
        2.4.4 面力等效荷载第40-41页
        2.4.5 单元(界面)刚度矩阵第41-42页
    2.5 边界条件的实现第42-44页
    2.6 数值验证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3 混凝土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第47-63页
    3.1 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第47-52页
        3.1.1 短梁直剪试验第48页
        3.1.2 Z型柱单剪面试验第48-49页
        3.1.3 薄壁圆筒受扭试验第49-50页
        3.1.4 二轴拉/压应力试验法第50页
        3.1.5 等高变宽梁四点受力剪切试验第50-51页
        3.1.6 混凝土单轴抗压、抗拉强度换算法第51页
        3.1.7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第51-52页
    3.2 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设计第52-55页
        3.2.1 试块制作第52-53页
        3.2.2 试验设备第53-54页
        3.2.3 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第54-55页
    3.3 混凝土剪切试验的实测结果与分析第55-61页
        3.3.0 不同测压下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块的破坏模式第55-56页
        3.3.1 不同测压下混凝土抗剪强度统计数据及拟合曲线第56-58页
        3.3.2 基于试验结果的混凝土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第58-59页
        3.3.3 受拉状态下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取值问题及混凝土屈服面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随机网格的刚体弹簧模型及其在混凝土开裂模拟中的应用第63-77页
    4.1 基于Voronoi图的随机网格第64-66页
        4.1.1 Voronoi多边形网格生成方法第64-65页
        4.1.2 Voronoi多边形网格的优化第65页
        4.1.3 Voronoi多边形网格边界处理第65-66页
    4.2 二维Voronoi网格的节点排序第66-67页
    4.3 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第67-71页
        4.3.1 混凝土的屈服面第67-68页
        4.3.2 混凝土的受压本构模型第68-69页
        4.3.3 混凝土的受拉本构模型第69-70页
        4.3.4 混凝土剪切破坏的本构模型第70-71页
    4.4 非线性迭代计算第71-73页
    4.5 数值验证第73-75页
        4.5.1 双边缺口混凝土板第73-74页
        4.5.2 单边缺口混凝土简支梁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5 基于刚体弹簧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拟方法第77-95页
    5.1 考虑粘结滑移的钢筋杆单元模型第77-82页
        5.1.1 钢筋杆单元模型第78-79页
        5.1.2 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模型第79-81页
        5.1.3 钢筋的本构模型第81-82页
    5.2 弥散钢筋模型第82-86页
        5.2.1 弥散钢筋单元的位移第82-83页
        5.2.2 弥散钢筋单元的应力模式第83-84页
        5.2.3 能量方程和单元刚度矩阵第84-85页
        5.2.4 钢筋的受拉刚化效应第85-86页
    5.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第86-93页
        5.3.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与数值模拟(钢筋杆单元模型)对比第86-90页
        5.3.2 钢筋弥散单元模型和钢筋杆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第90-91页
        5.3.3 Z型钢筋混凝土剪切构件的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6 三维刚体弹簧模型第95-109页
    6.1 混凝土的三维模型第96-99页
        6.1.1 三维空间块体的基本位移模式第96页
        6.1.2 三维模型的界面单元生成及局部坐标系建立第96-98页
        6.1.3 界面位移和界面应力第98页
        6.1.4 能量方程及整体平衡方程第98-99页
    6.2 钢筋的三维模型第99-101页
        6.2.1 粘结滑移单元的位移和应力模式第100-101页
        6.2.2 能量方程及单元刚度矩阵第101页
    6.3 三维刚体弹簧模型的数值积分方案第101-104页
        6.3.1 任意凸多面体的节点排序及存储第101-103页
        6.3.2 任意凸多面体的数值积分方案第103-104页
        6.3.3 任意凸多面体的形心坐标第104页
    6.4 混凝土和钢筋的本构模型的调整第104-105页
    6.5 验证第105-108页
        6.5.1 T型悬臂梁弹性分析第105-106页
        6.5.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破坏过程模拟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9-113页
    7.1 结论第109-111页
    7.2 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9页
致谢第129-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山花岗岩岩爆特征实验研究及现场综合监测分析
下一篇: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光合碳在黑土中转化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