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背景 | 第8-18页 |
(一) 上海市拆迁政策的演变 | 第8-13页 |
1、土地无偿无期限划拨制度下的动拆迁政策 | 第8-9页 |
2、土地有偿转让制度确定后的动拆迁政策 | 第9页 |
3、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动拆迁政策 | 第9-11页 |
4、住房市场化改革完成后的动拆迁政策 | 第11-12页 |
5、对过于超前的拆迁政策的修正 | 第12-13页 |
6、《物权法》出台后新背景下的动拆迁政策 | 第13页 |
(二) 上海城市拆迁补偿机制的梳理 | 第13-18页 |
1、1982年《上海市拆迁房屋管理办法》 | 第13-14页 |
2、1987年《上海市拆迁房屋管理办法》 | 第14页 |
3、1988年《上海市拆迁房屋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14页 |
4、1991年《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 | 第14-15页 |
5、1998年《上海市危棚简屋改造地块居住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试行办法》 | 第15-16页 |
6、2001年《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 | 第16页 |
7、2009年《关于调整完善本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试点工作的意见》 | 第16-18页 |
(三) 研究方向 | 第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1、对拆迁制度及背景的研究 | 第20-21页 |
2、对补偿机制的研究 | 第21-25页 |
三、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 第25-26页 |
四、对旧拆迁补偿机制及其发展演变的经济学分析 | 第26-37页 |
(一) 建模思路 | 第26-27页 |
(二) 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三) 对模型的分析 | 第29-35页 |
1、拆迁基地规模n对k的影响 | 第29-31页 |
2、拆迁基地内部居民特征差异对k的影响 | 第31页 |
3、拆迁项目开发商时间成本r对k的影响 | 第31-34页 |
4、项目整体特征差异α对拆迁总成本的影响 | 第34-35页 |
5、拆迁规模分割对拆迁总成本的直接影响 | 第35页 |
(四) 对旧拆迁补偿机制及其发展演变的分析 | 第35-37页 |
1、旧补偿机制陷入僵局的分析 | 第35-36页 |
2、向新补偿机制发展的分析 | 第36-37页 |
五、对新补偿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 第37-42页 |
(一) 新机制对旧机制的路径依赖 | 第37-40页 |
(二) 新机制与博弈分析的结果 | 第40-41页 |
(三) 新机制与新古典框架下的分析 | 第41-42页 |
六、补偿机制的优化与政策建议 | 第42-64页 |
(一) 新补偿机制具体运用的优化 | 第42-61页 |
1、优化公式运用的主要步骤 | 第42-43页 |
2、对效率-公平的分析 | 第43-54页 |
3、从政府决策的角度对可控变量的调节 | 第54-56页 |
4、变量改变对动迁总成本的影响分析 | 第56-59页 |
5、模型运用的主要程序建议 | 第59-61页 |
(二) 新补偿机制的完善方向 | 第61页 |
(三) 创立一种补偿机制的全新机制 | 第61-64页 |
1、拆迁补偿机制变迁的梳理与启示 | 第61-63页 |
2、全新机制的具体做法 | 第63页 |
3、该机制的主要优势 | 第63-64页 |
七、本研究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 第64-66页 |
附表 | 第66-67页 |
附图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