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不均匀体大定源瞬变电磁响应分析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大定源瞬变电磁响应理论 | 第15-25页 |
| 2.1 电磁学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 2.1.1 时间域麦克斯韦方程 | 第15页 |
| 2.1.2 波动方程 | 第15-16页 |
| 2.1.3 边界条件 | 第16-17页 |
| 2.2 水平大回线源磁场瞬态响应 | 第17-22页 |
| 2.2.1 垂直磁偶极源的垂直磁场 | 第17-19页 |
| 2.2.2 垂直磁偶极源磁场瞬态响应 | 第19-20页 |
| 2.2.3 水平大回线源的垂直磁场 | 第20-21页 |
| 2.2.4 水平大回线源磁场瞬态响应 | 第21-22页 |
| 2.3 梯形波发射电流波形 | 第22-23页 |
| 2.4 均匀大地响应 | 第23-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浅层不均匀体响应的分析 | 第25-36页 |
| 3.1 梯形波大定源异常线圈响应 | 第25-28页 |
| 3.1.1 不均匀体电磁响应扩散特点 | 第25页 |
| 3.1.2 异常线圈感应电流 | 第25-26页 |
| 3.1.3 异常线圈感应电动势 | 第26-27页 |
| 3.1.4 线圈互感系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 3.2 异常线圈模型的确定 | 第28-30页 |
| 3.2.1 有限导体与时间常数的对应关系 | 第28-29页 |
| 3.2.2 不同时间常数的异常线圈模型参数 | 第29-30页 |
| 3.3 异常线圈的电磁响应 | 第30-35页 |
| 3.3.1 异常线圈参数不同时的响应 | 第30-33页 |
| 3.3.2 异常线圈位置不同时的响应 | 第33-3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接收线圈对电磁响应的影响 | 第36-43页 |
| 4.1 接收线圈的建模及电路方程 | 第36-37页 |
| 4.1.1 接收线圈的建模 | 第36页 |
| 4.1.2 接收线圈的电路方程 | 第36-37页 |
| 4.2 接收线圈的性能特性 | 第37-41页 |
| 4.2.1 接收线圈的带宽 | 第37-38页 |
| 4.2.2 接收线圈幅频特性 | 第38-39页 |
| 4.2.3 接收线圈冲激响应 | 第39-40页 |
| 4.2.4 接收线圈阶跃响应 | 第40-41页 |
| 4.3 阻尼系数对均匀大地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接收系统电磁响应仿真计算 | 第43-52页 |
| 5.1 大地电阻率对理想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 5.2 异常线圈模型对理想响应的影响 | 第44-47页 |
| 5.2.1 异常线圈时间常数不同 | 第44-45页 |
| 5.2.2 异常线圈半径不同 | 第45页 |
| 5.2.3 异常线圈水平位置不同 | 第45-46页 |
| 5.2.4 异常线圈埋深深度不同 | 第46-47页 |
| 5.3 接收线圈输出的实际响应仿真计算 | 第47-51页 |
| 5.3.1 接收线圈输出响应的表达式 | 第47-48页 |
| 5.3.2 阻尼系数不同时的实际响应仿真计算 | 第48页 |
| 5.3.3 大地电阻率不同时的实际响应仿真计算 | 第48-49页 |
| 5.3.4 异常线圈模型不同时的实际响应仿真计算 | 第49-5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52-54页 |
| 6.1 工作内容总结 | 第52-53页 |
| 6.2 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