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5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水系钠离子电池简介 | 第14-26页 |
1.2.1 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1.2.2 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6-18页 |
1.2.3 水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8-22页 |
1.2.4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运用 | 第22-26页 |
1.3 水系碱性电池简介 | 第26-30页 |
1.3.1 水系碱性电池正极材料 | 第26-29页 |
1.3.2 水系碱性电池负极材料 | 第29-30页 |
1.4 其他类型的水系电池 | 第30-32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33-45页 |
第二章 FeFe(CN)_6的合成及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 第45-61页 |
2.1 引言 | 第45-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2.2.2 材料合成 | 第46-47页 |
2.2.3 仪器与表征 | 第47页 |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2.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48-51页 |
2.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1-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三章 Ni_3S_2/MnO的合成及在水系碱性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 第61-77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3.2.2 材料合成 | 第62-63页 |
3.2.3 仪器与表征 | 第63页 |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3.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4-67页 |
3.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7-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