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与修复:艾滋病患者社会救助政策研究--以H省S村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一、导论 | 第8-22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 (二)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 (三)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 (四)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 (一) 理论基调的奠定:需求理论 | 第22页 |
| (二) 理论基础的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23页 |
| (三) 理论契合性分析:基于需求的抗争 | 第23-25页 |
| 三、个案概况 | 第25-31页 |
| (一) 区域地理 | 第25页 |
| (二) S村社会救助政策概述 | 第25-26页 |
| (三) 艾滋病患者基本状况 | 第26-27页 |
| (四) 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现状 | 第27-31页 |
| 四、断裂:社会救助“予”底层需求 | 第31-44页 |
| (一) 断裂的源起:社会救助政策机制中的问题 | 第31-34页 |
| (二) 断裂的验证:农村艾滋病患者的多重需求 | 第34-43页 |
| (三) 断裂的演绎:发生逻辑的建构 | 第43-44页 |
| 五、修复:底层抗争 | 第44-51页 |
| (一) 修复过程:底层抗争行动 | 第44-47页 |
| (二) 修复逻辑:内引外推 | 第47-48页 |
| (三) 修复结果:制度完善 | 第48-51页 |
| 六、小结与思考 | 第51-54页 |
| (一) 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的讨论 | 第51-52页 |
| (二) 艾滋病患者主体性培育的思考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