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区间泥沙输移沉积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泥沙概算 | 第12-13页 |
1.2.2 泥沙来源 | 第13-16页 |
1.2.3 三峡水库区间的泥沙研究 | 第16页 |
1.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三峡库区概况 | 第19-21页 |
2.1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2 气象 | 第19-20页 |
2.3 植被与土壤 | 第20页 |
2.4 土壤侵蚀情况 | 第20页 |
2.5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指纹识别技术确定库区泥沙来源 | 第21-3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3.1.1 样品来源 | 第21-22页 |
3.1.2 样品制备 | 第22页 |
3.1.3 校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页 |
3.1.4 测定 | 第22-23页 |
3.1.5 复合指纹法研究泥沙来源的基本步骤 | 第23-2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3.2.1 泥沙指纹因子差异性分析 | 第24-25页 |
3.2.2 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最佳指纹因子组合 | 第25-27页 |
3.2.3 多元混合模型求解支流泥沙贡献率 | 第27-30页 |
3.2.4 不确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3.2.5 三峡库区泥沙来源综合分析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三峡库区典型产沙支流泥沙概算 | 第33-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4.1.1 样品处理 | 第33-34页 |
4.1.2 粒径级配分析法简介 | 第34-35页 |
4.2 大宁河流域的泥沙概算 | 第35-49页 |
4.2.1 流域概况 | 第35-36页 |
4.2.2 大宁河流域的水沙性质 | 第36-40页 |
4.2.3 大宁河流域的泥沙粒径组成 | 第40-43页 |
4.2.4 侵蚀量计算 | 第43-46页 |
4.2.5 泥沙概算 | 第46-49页 |
4.3 香溪河流域的泥沙概算 | 第49-59页 |
4.3.1 流域概况 | 第49-50页 |
4.3.2 香溪河流域的水沙性质 | 第50-53页 |
4.3.3 香溪河的泥沙粒径组成 | 第53-55页 |
4.3.4 侵蚀量计算 | 第55-56页 |
4.3.5 泥沙概算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