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方形凹环结构微纳光学功能器件的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提出和发展第9-10页
    1.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第10-12页
        1.2.1 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开关第10-11页
        1.2.2 生物检测第11页
        1.2.3 纳米激光器第11-12页
    1.3 法诺共振第12-13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基本理论第15-26页
    2.1 Drude自由电子气模型第15-17页
    2.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模式描述第17-18页
    2.3 单层分界面上的表面等离子激元色散关系第18-20页
    2.4 多层分界面上的表面等离子激元色散关系第20-21页
    2.5 激发方式第21-24页
        2.5.1 棱镜激发第22-23页
        2.5.2 强聚焦光束激发第23页
        2.5.3 近场激发第23-24页
    2.6 仿真计算方法第24-25页
    2.7 制备技术第25页
    2.8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方形凹环结构MIM带阻滤波器设计与优化第26-43页
    3.1 方形凹环腔结构的提出第26-27页
    3.2 原理以及滤波器结构第27-28页
    3.3 仿真结果和传输特性分析第28-31页
        3.3.1 仿真结果第29页
        3.3.2 传输特性分析第29-31页
    3.4 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第31-37页
        3.4.1 结构参数I的变化第31-33页
        3.4.2 结构参数D的变化第33-35页
        3.4.3 结构参数H的变化第35-36页
        3.4.4 结构参数d的变化第36-37页
    3.5 凹环变化对传输特性的影响第37-40页
        3.5.1 凹环口方向变化对传输特性的影响第37-39页
        3.5.2 凹环口数量变化对传输特性的影响第39-40页
    3.6 介质折射率变化对传输特性的影响第40-41页
    3.7 滤波器性能分析第41-42页
    3.8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方形凹环拓展结构仿真与传输性能分析第43-52页
    4.1 两种拓展结构的提出第43页
    4.2 横腔变化模型结构第43-46页
        4.2.1 模型结构第43-44页
        4.2.2 仿真结果第44页
        4.2.3 结果分析第44-45页
        4.2.4 介质折射率变化第45-46页
    4.3 对应凹口处波导变化模型结构第46-51页
        4.3.1 模型结构第46页
        4.3.2 仿真结果第46-47页
        4.3.3 结果分析第47-48页
        4.3.4 结构参数变化第48-49页
        4.3.5 介质折射率变化第49-50页
        4.3.6 法诺共振性能分析第50-51页
    4.4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5.1 总结第52-53页
    5.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随机光纤激光器
下一篇:密钥驱动光网络资源分配与优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