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复杂人体行为分析的时空上下文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23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人体行为分析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 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分析中的难点问题第18-20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1-23页
2 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分析方法综述第23-43页
    2.1 人体行为公共数据集第23-29页
    2.2 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人体行为分析方法概述第29-36页
        2.2.1 传统特征描述方法第29-32页
        2.2.2 传统行为分类方法第32-35页
        2.2.3 传统行为定位方法第35-36页
    2.3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分析方法概述第36-39页
        2.3.1 深度行为识别方法第36-38页
        2.3.2 深度行为定位方法第38-39页
    2.4 深度强化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第39-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基于时空描述距离测度的复杂人体行为识别第43-79页
    3.1 基于改进时空兴趣点的识别方法第43-53页
        3.1.1 时空特征的三种描述子第44-48页
        3.1.2 基于上下文的最近邻分类器第48-49页
        3.1.3 实验结果第49-53页
    3.2 基于特征融合的识别方法第53-67页
        3.2.1 最优中层特征属性条件第53-54页
        3.2.2 三种底层特征第54-56页
        3.2.3 扩散映射以及MLDF的提取第56-60页
        3.2.4 实验结果第60-67页
    3.3 基于时空特征图的识别方法第67-75页
        3.3.1 模型的整体框架第68-69页
        3.3.2 时空特征图第69-72页
        3.3.3 基于随机游走的时序图核第72-73页
        3.3.4 实验结果第73-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9页
4 基于层级时空概率图模型的复杂人体行为识别第79-103页
    4.1 方法概述第80-84页
    4.2 层级时空概率图模型第84-87页
        4.2.1 HSTM的势函数第85-86页
        4.2.2 HSTM的中层特征学习第86-87页
    4.3 模型学习与推断第87-91页
        4.3.1 HSTM的训练算法第88-89页
        4.3.2 HSTM训练算法的属性第89-91页
        4.3.3 HSTM的推断算法第91页
    4.4 实验结果第91-100页
        4.4.1 HSTM与其它方法的比较第92-94页
        4.4.2 HSTM与单层模型的比较第94-98页
        4.4.3 中层特征与底层特征的比较第98-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3页
5 联合时空上下文的复杂行为识别和定位方法第103-131页
    5.1 基于时空上下文模型的人体行为识别定位第103-115页
        5.1.1 时空上下文模型第104-106页
        5.1.2 基于最大间隔准则的模型学习第106-108页
        5.1.3 基于STCM的行为定位第108-110页
        5.1.4 实验结果第110-115页
    5.2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弱监督人体行为识别定位第115-128页
        5.2.1 人体行为中的弱约束条件和先验知识第115-117页
        5.2.2 基于弱奖励函数和弱损失函数的决策网络第117-121页
        5.2.3 WDQN的训练和推断第121-123页
        5.2.4 实验结果第123-128页
    5.3 本章小结第128-13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31-135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131-132页
    6.2 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7页
附录A第147-149页
附录B第149-15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1-15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内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协同理论的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