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水资源及水污染 | 第9页 |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 | 第9-11页 |
·温度与废水 | 第11页 |
·温度对有机废水处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温度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 | 第11-14页 |
·温度对生物膜法的影响 | 第14页 |
·温度对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 第20-21页 |
·"晶核假说"原理 | 第20页 |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eular Polymer,简称ECP)假说 | 第20页 |
·自凝聚(auto-immobilizationo:self-immobilization)原理 | 第20页 |
·选择压驱动假说 | 第20-21页 |
·真菌(丝状菌)假说 | 第21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研究 | 第21-23页 |
·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 第21页 |
·曝气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饥饿状态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页 |
·菌群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页 |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23-26页 |
3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6-38页 |
·实验装置 | 第26-30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6-28页 |
·实验条件 | 第28-29页 |
·接种污泥及实验废水的组成 | 第29-30页 |
·实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0-38页 |
·葡萄糖和乙酸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颗粒形态观察 | 第30页 |
·颗粒粒径分析 | 第30-31页 |
·MLSS、出水SS | 第31页 |
·出水水质的测定 | 第31-35页 |
·SVI测定 | 第35页 |
·温度的测定及记录 | 第35页 |
·pH的测定 | 第35-36页 |
·状菌的测定 | 第36-38页 |
4 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稳定的影响 | 第38-50页 |
·环境温度对原水水质的影响 | 第38页 |
·颗粒的形成 | 第38-41页 |
·温度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温度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 第42-48页 |
·温度对丝状菌的影响 | 第48-50页 |
5 讨论 | 第50-55页 |
·环境对微生物的选择 | 第50页 |
·进水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 第50页 |
·恒温室与水浴控制条件下曝气的差异 | 第50-51页 |
·温度对沉淀性能的影响 | 第51页 |
·温度对丝状菌的影响 | 第51-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