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设备论文--现场设备论文--脚手架论文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评价及预警管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3 脚手架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第12-20页
        1.3.1 脚手架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第12-13页
        1.3.2 常用脚手架简介第13-18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3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悬挑脚手架基本理论及应用现状第22-36页
    2.1 悬挑脚手架的定义及组成第22-23页
    2.2 悬挑脚手架的分类第23-26页
        2.2.1 按悬挑承力结构的材料划分第23-24页
        2.2.2 按悬挑承力结构的承力形式划分第24-26页
    2.3 悬挑脚手架的应用优势第26页
    2.4 计算理论研究第26-30页
        2.4.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理论第27-28页
        2.4.2 悬挑脚手架计算理论第28-30页
    2.5 施工现场悬挑脚手架应用现状调研第30-34页
        2.5.1 调研项目脚手架应用情况第31-33页
        2.5.2 脚手架安全调研分析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第36-58页
    3.1 构造体系及设计计算第36-47页
        3.1.1 立杆间距和步距第37-40页
        3.1.2 剪刀撑的布置第40-41页
        3.1.3 连墙件的设置第41-43页
        3.1.4 扫地杆的设置第43-44页
        3.1.5 型钢悬挑梁的选型第44-46页
        3.1.6 一次悬挑高度第46-47页
        3.1.7 设计计算第47页
    3.2 材料质量第47-51页
        3.2.1 钢管材料性能第48-49页
        3.2.2 初始缺陷第49-51页
    3.3 施工技术第51-53页
        3.3.1 杆件的搭设第51-52页
        3.3.2 型钢悬挑梁的固定第52页
        3.3.3 卸载体系的设计第52-53页
    3.4 施工现场管理第53-56页
        3.4.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第53-54页
        3.4.2 人员素质第54-55页
        3.4.3 安全防护第55页
        3.4.4 检查验收第55页
        3.4.5 安全费用的投入第55-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4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第58-76页
    4.1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8-59页
        4.1.1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指标建立原则第58-59页
        4.1.2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指标的构建第59页
    4.2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标准的确定第59-63页
        4.2.1 构造体系及设计计算的评价标准第60-61页
        4.2.2 材料质量的评价标准第61页
        4.2.3 施工技术的评价标准第61-62页
        4.2.4 施工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第62-63页
    4.3 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3-66页
        4.3.1 层次分析法第63-64页
        4.3.2 区间层次分析法第64-66页
    4.4 基于灰色欧几里德关联理论的评价模型第66-69页
        4.4.1 建立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第66页
        4.4.2 建立灰色相对欧几里德加权关联度评价模型第66-69页
    4.5 实例验证第69-74页
        4.5.1 工程资料第69页
        4.5.2 权重的确定第69-71页
        4.5.3 灰色相对欧几里德加权关联度的计算第71-73页
        4.5.4 评价结果分析第73-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6页
5 悬挑脚手架安全预警管理研究第76-84页
    5.1 预警管理系统的总体思路第76页
    5.2 预警管理系统的对象第76-77页
    5.3 预警管理系统的工作内容第77-81页
        5.3.1 预警分析第77-78页
        5.3.2 预控对策第78-79页
        5.3.3 应急预案第79-81页
    5.4 预警管理系统的实现第81-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致谢第92-94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综合体节点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为例
下一篇:梁端加盖板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边框架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