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词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禽腺病毒血清4型及其引起的相关疾病 | 第17-19页 |
1.1.1 分类地位 | 第17页 |
1.1.2 形态结构 | 第17-18页 |
1.1.3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 第18-19页 |
1.1.4 流行病学 | 第19页 |
1.2 禽腺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与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2.1 禽腺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 | 第19-20页 |
1.2.2 禽腺病毒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防控 | 第22-25页 |
1.3.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 Red/ET重组工程 | 第25-29页 |
1.4.1 Red/ET重组工程简介 | 第25页 |
1.4.2 Red/ET重组工程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1.4.3 Red/ET重组工程的操作步骤 | 第26-27页 |
1.4.4 Red/ET重组工程的应用 | 第27-29页 |
1.5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29-30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高致病性禽腺病毒4型流行毒株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 | 第32-45页 |
引言 | 第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6页 |
2.1.1 菌株、质粒和细胞 | 第32-33页 |
2.1.2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33-34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2.1.4 培养基和溶液 | 第34-35页 |
2.1.5 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 | 第35页 |
2.1.6 寡核苷酸合成 | 第35-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2.2.1 PCR | 第36页 |
2.2.2 酒精沉淀 | 第36-37页 |
2.2.3 大肠杆菌的电转化方法 | 第37页 |
2.2.4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小提制备和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2.2.5 禽腺病毒血清型4型毒株CH/HNJZ/2015的基因组制备 | 第38页 |
2.2.6 FAdV-4毒株CH/HNJZ/2015全长基因组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38-39页 |
2.2.7 重组病毒rHNJZ的拯救 | 第39-40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2.3.1 直接克隆载体的PCR扩增 | 第40-41页 |
2.3.2 FAdV-4毒株CH/HNJZ/2015基因组的直接克隆 | 第41-43页 |
2.3.3 重组病毒rHNJZ的拯救 | 第43页 |
2.3.4 重组病毒rHNJZ在LMH细胞上的复制动态 | 第43-44页 |
2.4 总结与讨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重组禽腺病毒的构建 | 第45-63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3.1.1 菌株、质粒、毒株及细胞 | 第46页 |
3.1.2 主要的仪器和试剂 | 第46-47页 |
3.1.3 培养基和溶液 | 第47页 |
3.1.4 寡核苷酸合成和测序 | 第47-4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8-55页 |
3.2.1 质粒pR6K-CMV-ampccdB-BGHpA的构建 | 第49页 |
3.2.2 重组病毒质粒p15A-cm-HNJZ-1966-IBDV-VP2的构建 | 第49-52页 |
3.2.3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的拯救 | 第52页 |
3.2.4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中VP2基因的PCR鉴定 | 第52-53页 |
3.2.5 VP2蛋白在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中的表达检测 | 第53-54页 |
3.2.6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的体外复制动力学研究 | 第54页 |
3.2.7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的遗传稳定性评价 | 第54-5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3.3.1 质粒pR6K-CMV-ampccdB-BGHpA的构建 | 第55页 |
3.3.2 重组质粒p15A-cm-HNJZ-1966-IBDV-VP2的构建 | 第55-57页 |
3.3.3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的拯救 | 第57-58页 |
3.3.4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中VP2基因的表达 | 第58-60页 |
3.3.5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在LMH细胞上的复制动态 | 第60-61页 |
3.3.6 重组病毒rHNJZ-1966-IBDV-VP2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 第61-62页 |
3.4 总结与讨论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4.1 高致病性禽腺病毒4型流行毒株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 | 第63页 |
4.2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重组禽腺病毒的构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73-7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