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生物脱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0-13页 |
1.2.1 生物脱氮原理 | 第10-11页 |
1.2.2 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1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页 |
1.3.2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生物膜结构及异向传质机理 | 第13-14页 |
1.3.3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脱氮除碳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 生物膜表面流场特性对生物膜性能结构及传质的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1.5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19-20页 |
2.2 实验模拟废水 | 第20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4 水质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5 MABR启动方法 | 第21-22页 |
2.6 生物膜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6.1 生物膜样品制备 | 第22页 |
2.6.2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内流场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 第23-33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3.3 不同内流场对生物膜固定的影响 | 第25-27页 |
3.4 不同流场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 第27-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内流场对MABR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3-51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 | 第33-39页 |
4.2.1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原理及应用 | 第33-34页 |
4.2.2 生物膜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4.2.3 FISH杂交实验 | 第35-37页 |
4.2.4 FISH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39页 |
4.3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第39-50页 |
4.3.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及应用 | 第39页 |
4.3.2 生物膜样品DNA提取 | 第39-40页 |
4.3.3 生物膜功能菌的PCR实验 | 第40-41页 |
4.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2 研究不足与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