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1.2 发病机制 | 第10页 |
1.3 临床表现 | 第10页 |
1.4 病理学诊断 | 第10-11页 |
1.5 实验室诊断 | 第11页 |
1.6 影像学诊断 | 第11-15页 |
1.6.1 CT灌注成像 | 第11-12页 |
1.6.2 磁共振技术 | 第12页 |
1.6.3 超声成像技术 | 第12-15页 |
1.7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研究仪器与方法 | 第16-17页 |
2.2.1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 | 第16-17页 |
2.2.2 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2D-SWE可重复性测量 | 第17页 |
2.2.3 瞬时弹性成像检查 | 第17页 |
2.2.4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 第17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8-24页 |
3.1 CHB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 第18页 |
3.2 两组成像技术的检测成功率 | 第18-19页 |
3.3 2 D-SWE与TE的测量结果 | 第19页 |
3.4 2 D-SWE观察者间一致性及观察者内可重复性测量结果 | 第19-20页 |
3.5 2 D-SWE及TE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诊断效能比较 | 第20-2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4-29页 |
4.1 2 D-SWE测量正常人体肝脏弹性模量的相关分析 | 第26页 |
4.2 2 D-SWE及TE肝脏弹性模量值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4.3 2 D-SWE与TE评估肝纤维化分期诊断效能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4.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综述 | 第33-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