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论被害人承诺

摘要第4-5页
前言第9-10页
一 被害人承诺概述第10-18页
    (一) 同意与承诺的区分论第11-12页
    (二) 不区分同意和承诺的观点第12-14页
    (三) 争论的实质与根源第14-17页
        1、刑法的机能及法益的本质第14-15页
        2、公民的自己决定自由与刑法的家长主义第15-17页
    (四) 中国刑法中的被害人承诺第17-18页
二 被害人承诺正当化的根据第18-22页
    (一) 法律行为说第18页
    (二) 利益放弃说第18页
    (三) 法律保护放弃说第18页
    (四) 利益衡量说(法政策说)第18-19页
    (五) 法律保护客体消失说第19-20页
    (六) 学说比较与综述第20-22页
三 被害人承诺的有效要件第22-25页
    (一) 针对个人可以自由处分的法益第22页
    (二) 被害人具有判断能力第22页
    (三) 基于事前的真诚同意第22-24页
        1、承诺的时期:事前第22页
        2、承诺的对象:行为和结果第22-23页
        3、承诺的表示方法:明示或者暗示第23页
        4、意思的真实性第23-24页
    (四) 行为人对承诺具有认识——主观的正当化要件第24页
    (五) 关于“事后承诺”第24-25页
四 推定的被害人承诺第25-35页
    (一) 推定的被害人承诺的概念第25页
    (二) 推定的被害人承诺与被害人承诺的关系第25-27页
    (三) 推定的被害人承诺正当化的根据第27-30页
        1、紧急避险说第27页
        2、社会相当性说第27-28页
        3、事务管理说第28页
        4、允许的危险说第28-29页
        5、利益衡量说(法政策说)第29页
        6、被害人意思延长说第29页
        7、综合说与推定意志说第29-30页
    (四) 推定的被害人承诺的适用范围第30-31页
    (五) 推定的被害人承诺的适用条件第31-35页
        1、与现实的被害人承诺共同要件第31页
        2、补充性原则第31-32页
        3、采用利益衡量的方法站在被害人的立场考虑第32页
        4、主观正当化要素但无须作为行为人的审查义务第32-33页
        5、推定被害人行为的类型第33页
        6、认识错误的处理第33-34页
        7、适用推定的被害人承诺的限制第34-35页
五 犯罪学视角的被害人承诺第35-43页
    (一) 犯罪被害人学理论概述第35-36页
    (二)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对犯罪的影响第36-37页
    (三) 被害人学视角对刑法学被害人承诺理论的再思考第37-43页
        1、关于同意与承诺的可区分性及“法律保护客体消失说”第38-39页
        2、被害人认识错误中的“法益关系错误说”第39-41页
        3、推定的被害人承诺理论的适用及限制第41-42页
        4、事后宽恕行为与犯罪人的刑罚第42-43页
结论第43-45页
    一、刑法学视角第43-44页
    二、犯罪学的视角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约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股票的多因素定价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