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准噶尔盆地低煤阶煤层气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实物工作量 | 第15-16页 |
1.5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6-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5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9-20页 |
2.3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0页 |
2.4 含煤岩系特征 | 第20-25页 |
第3章 煤层气地质概况 | 第25-44页 |
3.1 盆地构造特征 | 第25-34页 |
3.1.1 褶皱构造 | 第25页 |
3.1.2 断裂构造 | 第25-30页 |
3.1.3 构造演化与盆地充填序列 | 第30-34页 |
3.2 层序地层划分 | 第34-38页 |
3.2.1 层序地层划分 | 第34-36页 |
3.2.2 不同体系域煤层发育特征 | 第36-38页 |
3.3 煤系沉积特征 | 第38-41页 |
3.4 聚煤作用演化 | 第41-44页 |
第4章 煤储层地质特征 | 第44-59页 |
4.1 煤储层发育及展布特征 | 第44-48页 |
4.1.1 八道湾组煤层 | 第44-46页 |
4.1.2 西山窑组煤层 | 第46-48页 |
4.2 煤岩特征 | 第48-51页 |
4.2.1 宏观煤岩类型 | 第48-49页 |
4.2.2 显微煤岩类型 | 第49-51页 |
4.3 煤化学特征 | 第51-58页 |
4.3.1 工业分析 | 第51-55页 |
4.3.2 元素分析 | 第55-56页 |
4.3.3 煤灰成分 | 第56-58页 |
4.4 煤变质特征 | 第58-59页 |
第5章 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特征 | 第59-73页 |
5.1 煤储层物性特征 | 第59-64页 |
5.1.1 煤储层孔隙结构 | 第59-63页 |
5.1.2 煤储层微裂隙 | 第63页 |
5.1.3 煤储层渗透性 | 第63-64页 |
5.2 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 | 第64-66页 |
5.3 煤储层含气性特征 | 第66-73页 |
5.3.1 储层压力估算 | 第67-68页 |
5.3.2 煤储层饱和吸附量与理论含气量计算 | 第68-69页 |
5.3.3 煤层气风化带的确定 | 第69-73页 |
第6章 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73-83页 |
6.1 构造控气条件 | 第73-76页 |
6.2 地层封闭条件 | 第76-77页 |
6.3 水动力条件 | 第77-81页 |
6.4 有利区预测 | 第81-8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