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污泥停留时间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2.1 污泥停留时间的重要意义 | 第8-9页 |
1.2.2 污泥停留时间对水处理工艺的影响 | 第9-10页 |
1.3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3.1 胞外聚合物的含义及其性质 | 第10-11页 |
1.3.2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含义与特征 | 第11-13页 |
1.3.3 EPS和SMP之间的关系 | 第13页 |
1.3.4 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与组成的因素 | 第13-14页 |
1.4 PCR-DGGE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 | 第14-17页 |
1.4.1 PCR-DGGE技术的引入 | 第14页 |
1.4.2 PCR-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1.4.3 PCR-DGGE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2.1 试验装置与方案 | 第18-20页 |
2.1.1 试验装置 | 第18-19页 |
2.1.2 试验方案 | 第19-20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2.4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1-27页 |
2.4.1 常规项目分析及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4.2 EPS和SMP的提取与检测方法 | 第22页 |
2.4.3 污泥样品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2-23页 |
2.4.4 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 第23-24页 |
2.4.5 基因组DNA及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4页 |
2.4.6 PCR扩增产物的DGGE分离 | 第24-26页 |
2.4.7 优势菌群165 rDNA片段的克隆测序及入库比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SRT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27-50页 |
3.1 SRT变化过程中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27-42页 |
3.1.1 SRT小幅度波动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27-35页 |
3.1.2 SRT大幅度波动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35-42页 |
3.2 SBR系统中运行时间对EPS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不同SRT条件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43-48页 |
3.3.1 不同SRT条件对EPS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不同SRT条件对EPS组分的影响 | 第44-48页 |
3.3.3 不同SRT条件对SMP浓度的影响 | 第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不同SRT条件下活性污泥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50-61页 |
4.1 活性污泥样品的取样 | 第50页 |
4.2 不同SRT系统中活性污泥总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分析 | 第50-59页 |
4.2.1 总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50-51页 |
4.2.2 总细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 第51-52页 |
4.2.3 总细菌PCR扩增产物的DGGE分离 | 第52-53页 |
4.2.4 总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53-54页 |
4.2.5 总细菌种群相似性分析 | 第54-55页 |
4.2.6 总细菌种群族群归属分析 | 第55页 |
4.2.7 部分优势菌群的切胶测序结果 | 第55-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4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