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黄芩苷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语第11-12页
前言第12-15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2-13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3-15页
一、黄芩苷体外抑菌实验第15-27页
    1.1 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第15-16页
        1.1.1 菌株第15页
        1.1.2 药物第15-16页
        1.1.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6页
    1.2 方法第16-19页
        1.2.1 痰标本的制备第16页
        1.2.2 改良罗氏培养基的制备第16-17页
            1.2.2.1 成分第16-17页
            1.2.2.2 全卵液的制备第17页
            1.2.2.3 培养基的制备第17页
        1.2.3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常规药敏试验第17-18页
            1.2.3.1 空白对照培养基的制备第17页
            1.2.3.2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第17-18页
            1.2.3.3 接种和保存第18页
        1.2.4 黄芩苷体外抑菌试验(MIC的测定)第18-19页
            1.2.4.1 培养基的制备第18-19页
            1.2.4.2 结核分枝杆菌的接种和保存第19页
        1.2.5 结果判断第19页
    1.3 结果第19-24页
        1.3.1 60株临床结核分枝杆菌的抑菌浓度实验结果第19-20页
        1.3.2 曲线拟合分析第20-24页
    1.4 讨沦第24-26页
    1.5 小结第26-27页
二、电镜观察黄芩苷作用前后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学变化第27-40页
    2.1 仪器和材料第27-28页
        2.1.1 主要仪器第27-28页
        2.1.2 材料第28页
    2.2 方法第28-30页
        2.2.1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第28-29页
        2.2.2 结核分枝杆菌接种第29-30页
        2.2.3 电镜观测实验步骤第30页
    2.3 结果第30-36页
        2.3.1 对照组(不含黄芩苷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结核杆菌)第30-31页
        2.3.2 1/8MIC浓度黄芩苷作用后的结核杆菌第31-32页
        2.3.3 1/4MIC浓度黄芩苷作用后的结核杆菌第32-33页
        2.3.4 1/2MIC浓度黄芩苷作用后的结核杆菌第33-34页
        2.3.5 3/4MIC浓度黄芩苷作用后的结核杆菌第34-36页
    2.4 讨论第36-39页
    2.5 小结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5-46页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第46-64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致SKH-1无毛小鼠感染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图像处理的覆冰状态输电线路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