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 2.2 临床功能评价 | 第12页 |
| 2.3 MR 数据采集 | 第12-13页 |
| 2.3.1 MR 常规扫描方案 | 第12-13页 |
| 2.3.2 vMRI、DTI、rfMRI 数据采集方案 | 第13页 |
| 2.4 MR 数据后处理 | 第13-16页 |
| 2.4.1 使用 VBM8 处理 3D-T1 容积扫描数据 | 第13-14页 |
| 2.4.2 提取并量化萎缩最明显区域 | 第14页 |
| 2.4.3 使用 Diffusion Toolkit 及 TrackVis 处理 DTI 数据 | 第14-15页 |
| 2.4.4 使用 DPARSF 处理 rfMRI 数据 | 第15-16页 |
| 2.5 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17-30页 |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7页 |
| 3.2 VBM 结果 | 第17-24页 |
| 3.2.1 MS 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体积比较 | 第17-18页 |
| 3.2.2 MS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灰质萎缩分析 | 第18-20页 |
| 3.2.3 MS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质萎缩分析 | 第20-22页 |
| 3.2.4 MS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灰白质增加情况 | 第22页 |
| 3.2.5 丘脑萎缩区域的灰质体积与临床表现相关性 | 第22-24页 |
| 3.3 丘脑萎缩区域的 DTI 改变 | 第24-26页 |
| 3.4 丘脑萎缩区域功能连接结果 | 第26-30页 |
| 3.4.1 MS 组丘脑萎缩区域功能连接改变 | 第26-27页 |
| 3.4.2 正常对照组丘脑萎缩区域功能连接改变 | 第27-28页 |
| 3.4.3 MS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丘脑萎缩区域功能连接改变 | 第28-30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30-36页 |
| 4.1 MS 脑萎缩的评估方法 | 第30页 |
| 4.2 MS 的全脑萎缩改变 | 第30-31页 |
| 4.3 MS 丘脑萎缩与临床相关性 | 第31-33页 |
| 4.4 MS 丘脑萎缩区域的结构改变 | 第33-34页 |
| 4.5 MS 丘脑萎缩区域的功能网络改变 | 第34-3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6-38页 |
| 5.1 结论 | 第36页 |
| 5.2 展望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附录 | 第43-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综述 | 第51-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