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7-27页
    2.1 缺陷产品召回的涵义第17-19页
        2.1.1 缺陷产品的涵义第17-18页
        2.1.2 召回的涵义第18-19页
    2.2 缺陷产品召回与其他概念的比较第19-22页
        2.2.1 与强制收回的比较第19-20页
        2.2.2 与三包的比较第20-22页
    2.3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特征与性质第22-24页
    2.4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意义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国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介绍第27-34页
    3.1 美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第27-29页
    3.2 法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第29页
    3.3 日本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第29-30页
    3.4 澳大利亚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第30-31页
    3.5 国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1-33页
    3.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与问题第34-41页
    4.1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现状第34-38页
        4.1.1 《民法通则》的规定第34页
        4.1.2 《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第34-35页
        4.1.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第35页
        4.1.4 《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的进一步规定第35-36页
        4.1.5 其他部门规章对产品召回的规定第36-38页
    4.2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不足第38-40页
        4.2.1 立法层次低,缺乏可操作性第38页
        4.2.2 召回对象类型单一,范围狭窄第38-39页
        4.2.3 缺陷产品的认定标准不清晰第39页
        4.2.4 召回监管机构的职责分工不明确第39页
        4.2.5 相关责任人的召回责任不明,缺乏威慑力第39-40页
    4.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思考第41-49页
    5.1 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体系第41-43页
        5.1.1 完善已有的相关法律第41-42页
        5.1.2 制定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第42-43页
    5.2 完善缺陷产品召回的具体制度第43-45页
        5.2.1 确立产品召回的主管机构第43页
        5.2.2 完善缺陷评估的技术条件第43-44页
        5.2.3 明确缺陷产品的召回种类、扩大召回对象的范围第44页
        5.2.4 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第44-45页
        5.2.5 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第45页
    5.3 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配套措施第45-47页
        5.3.1 建立有效的缺陷产品信息收集系统第45页
        5.3.2 完善质量认证制度第45-46页
        5.3.3 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第46页
        5.3.4 取消产品免检制度第46-47页
        5.3.5 建立缺陷产品召回保险制度第47页
    5.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Ad hoc路由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Can Small States Make Their Foreign Policy Independen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