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 斯密论证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理论背景 | 第8-13页 |
1. 自我利益概念的兴起 | 第8-9页 |
2. 自爱与仁慈的广泛讨论——来自双方阵营的观点 | 第9-11页 |
3. 斯密的基本态度 | 第11-13页 |
二. 自利与利他的道德心理学分析 | 第13-24页 |
1. 同情在理解自利与利他关系上的作用及其具体尺度 | 第13-17页 |
2. 激情、赞同与自我利益 | 第17-19页 |
3. 旁观者理论的演化和发展 | 第19-24页 |
三. 自利在经济领域的推广及斯密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 第24-31页 |
1. 分工与交换过程中的自利 | 第25-27页 |
2. 互利之为利他倾向的一种表现 | 第27-28页 |
3. 来自现实的挑战 | 第28-31页 |
3.1 道德情感的败坏 | 第29页 |
3.2 受到虚荣心作用的世人对赞同对象的混淆 | 第29-31页 |
四. 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调和的可能性——斯密的策略和意图 | 第31-36页 |
1. 斯密对美德理论的设想 | 第32-33页 |
2. 商业社会的基础德性——谨慎与自制 | 第33-35页 |
3. 普遍的美德教育之意义 | 第35-36页 |
五. 斯密给予当代的启示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