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论文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关键要素演变规律与脆弱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21页
        1.2.1 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进展第11-18页
        1.2.2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1-24页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2页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关键要素演变规律研究第24-68页
    2.1 海河流域概况第24-25页
    2.2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征第25-29页
    2.3 地表水径流量演变规律第29-37页
        2.3.1 基于集中度分析的径流时间变化趋势研究第29-33页
        2.3.2 基于 R/S 分析的径流持续性预测第33-35页
        2.3.3 基于有序聚类与滑动 t 检验法的径流突变对比分析第35-37页
    2.4 地下水循环演变规律第37-45页
        2.4.1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地下水循环演变规律分析第38-43页
        2.4.2 基于相关关系的地下水补排与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分析第43-45页
    2.5 地表水环境演变规律第45-59页
        2.5.1 基于 M-K 检验和滑动 t 检验的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第45-51页
        2.5.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河流水质评价第51-59页
    2.6 干旱灾害演变规律第59-65页
        2.6.1 基于 Z 指数法的流域干旱形势分析第61-63页
        2.6.2 基于 Z 指数法的干旱季节变化规律分析第63-65页
    2.7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三章 海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规律研究第68-86页
    3.1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第68-74页
        3.1.1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生态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第68-71页
        3.1.2 基于 CA-Markov 模型的土地利用趋势模拟方法第71-74页
    3.2 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第74-81页
        3.2.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74-76页
        3.2.2 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研究第76-77页
        3.2.3 基于 CA-Markov 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第77-81页
    3.3 海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分析第81-85页
    3.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四章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第86-102页
    4.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第86-89页
        4.1.1 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框架第86-87页
        4.1.2 生态景观格局—脆弱性概念模型第87-89页
    4.2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第89-101页
        4.2.1 选择评价指标第89-93页
        4.2.2 指标量化分级第93-94页
        4.2.3 确定指标权重第94-95页
        4.2.4 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第95-101页
    4.3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分析及对策研究第102-144页
    5.1 基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驱动力分析第102-103页
    5.2 流域生态环境的自然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研究第103-118页
        5.2.1 降水量变化特征第103-115页
        5.2.2 气温变化特征第115-118页
    5.3 流域生态环境的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研究第118-125页
        5.3.1 社会经济变化特征第118-120页
        5.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第120-123页
        5.3.3 水利工程建设状况第123-125页
    5.4 流域地表水径流量变化驱动力分析第125-136页
        5.4.1 径流演变特征分析第125-130页
        5.4.2 径流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第130-136页
    5.5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对策研究与建议第136-140页
        5.5.1 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第137页
        5.5.2 制定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综合规划第137-138页
        5.5.3 调整水利工程调度方式,统筹生态补水第138页
        5.5.4 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开采第138-139页
        5.5.5 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排污不超标第139页
        5.5.6 管理措施第139-140页
    5.6 本章小结第140-14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44-148页
    6.1 总结第144-146页
    6.2 展望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6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作物群体长势遥感监测及长势参量空间尺度问题研究
下一篇:羟基自由基的高效生成及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