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工业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1.1.2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提标改造 | 第9页 |
1.1.3 工业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现状 | 第9-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26页 |
1.2.1 三维电极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1.2.2 复极性三维电极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 第14页 |
1.2.3 填充粒子的研究 | 第14-20页 |
1.2.4 复极性三维电极反应机理 | 第20-26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高效负载型活性炭粒子的制备 | 第28-66页 |
2.1 试验装置和方法 | 第28-36页 |
2.1.1 试验装置和流程 | 第28-29页 |
2.1.2 试验用水 | 第29页 |
2.1.3 负载型 GAC 粒子性能表征方法 | 第29-31页 |
2.1.4 水质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2.1.5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检测羟基自由基方法 OH 建立 | 第33-34页 |
2.1.6 液龄分布函数与平均停留时间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2.1.7 参数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2.2 负载型 GAC 粒子电极的制备与评价 | 第36-43页 |
2.2.1 负载型 GAC 粒子制备方法 | 第36-37页 |
2.2.2 负载型 GAC 粒子对 COD 的去除 | 第37-39页 |
2.2.3 负载型 GAC 粒子对能耗的影响 | 第39-42页 |
2.2.4 负载型 GAC 粒子对析氧电位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 复合负载型 GAC 粒子的制备与评价 | 第43-48页 |
2.3.1 复合负载型三维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44页 |
2.3.2 掺 Sn 量及制备方法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2.3.3 掺 Sn 量及制备方法对能耗的影响 | 第46-48页 |
2.4 负载型 GAC 粒子催化剂溶出情况研究 | 第48-49页 |
2.5 复合负载型 GAC 粒子电极表面形貌,结构表征 | 第49-55页 |
2.5.1 复合负载型 GAC 粒子表面形貌特征 | 第49-52页 |
2.5.2 复合负载型 GAC 粒子表面元素组成分析 | 第52-53页 |
2.5.3 复合催化剂晶体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2.5.4 复合催化剂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4-55页 |
2.6 复合负载型 GAC 粒子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55-61页 |
2.6.1 析氧过电位 | 第56-59页 |
2.6.2 Fe(CN)63-/Fe(CN)64-氧化还原电对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59-61页 |
2.7 复合负载型 GAC 粒子电催化机理研究 | 第61-6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3章 连续流三维电极反应器构型参数优化及去除机理研究 | 第66-91页 |
3.1 试验装置和方法 | 第66-67页 |
3.1.1 试验装置和试验用水 | 第66页 |
3.1.2 电流分布测试方法 | 第66-67页 |
3.2 粒子填充量的影响 | 第67-71页 |
3.2.1 粒子填充量对电流分布的影响 | 第67-69页 |
3.2.2 粒子填充量对 COD 去除率、能耗的影响 | 第69-71页 |
3.3 相同粒子填充量下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71-75页 |
3.3.1 电极间距对电流分布的影响 | 第71-73页 |
3.3.2 电极间距对 COD 去除率、能耗的影响 | 第73-75页 |
3.4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75-79页 |
3.4.1 水力停留时间对电流分布的影响 | 第75-76页 |
3.4.2 水力停留时间对 COD 去除率、能耗的影响 | 第76-79页 |
3.5 复合负载型 GAC-Ti-Sn/Sb 粒子对不同种类有机物降解机理及途径研究 | 第79-90页 |
3.5.1 GAC-Ti-Sn/Sb 粒子降解不同种类有机物动力学研究 | 第79-80页 |
3.5.2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 第80-82页 |
3.5.3 紫外-可见光吸收图谱分析 | 第82-84页 |
3.5.4 三维荧光(EEM)光谱分析 | 第84-9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4章 连续流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柠檬酸实际废水小试研究 | 第91-111页 |
4.1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91-92页 |
4.2 废水来源与水质指标 | 第92-93页 |
4.3 影响因素研究 | 第93-106页 |
4.3.1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93-96页 |
4.3.2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96-99页 |
4.3.3 初始 pH 值的影响 | 第99-101页 |
4.3.4 曝气量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4.3.5 不同填充粒子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4.4 复合负载型 GAC-Ti-Sn/Sb 降解柠檬酸实际废水机理研究 | 第106-109页 |
4.4.1 直接氧化反应机理验证 | 第106-107页 |
4.4.2 OH 间接氧化反应机理验证 | 第107-108页 |
4.4.3 活性氯间接氧化机理反应验证 | 第108-10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5章 连续流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柠檬酸废水的中试研究 | 第111-127页 |
5.1 中试反应器设计与运行 | 第111-116页 |
5.1.1 中试反应器示意图 | 第111页 |
5.1.2 中试反应器设计与运行参数 | 第111-116页 |
5.2 复合负载型 GAC-Ti-Sn/Sb 的中试规模制备 | 第116-119页 |
5.2.1 GAC-Ti-Sn/Sb 粒子制备流程 | 第116-119页 |
5.3 连续流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柠檬酸废水中试运行情况 | 第119-123页 |
5.4 填充 GAC-Ti-Sn/Sb 粒子的中试反应器处理柠檬酸废水三维荧光谱图分析 | 第123-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7-129页 |
6.1 结论 | 第127-128页 |
6.2 建议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