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球类运动论文--高尔夫球论文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体育院系高尔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研究对象第9页
    1.4 研究方法第9-11页
        1.4.1 文献资料法第9页
        1.4.2 访谈调查法第9-10页
        1.4.3 问卷调查法第10页
        1.4.4 教学实验法第10页
        1.4.5 数理统计法第10-11页
        1.4.6 逻辑分析法第11页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1页
        1.5.1 研究重点第11页
        1.5.2 研究难点第11页
    1.6 创新点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2页
    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8页
        2.1.1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第12-17页
            2.1.1.1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第12-13页
            2.1.1.2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2.1.1.3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第14-15页
            2.1.1.4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常用教学方法第15-16页
            2.1.1.5 参与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第16-17页
            2.1.1.6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我国体育院系教学中的应用第17页
        2.1.2 传统“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第17-18页
        2.1.3 我国高尔夫球运动的现状第18页
    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2.2.1 国外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第19页
        2.2.2 国外高尔夫球发展现状第19-20页
    2.3 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第20页
    2.4 预期研究方案第20-21页
    2.5 研究的发展趋势第21-22页
3 高尔夫球专项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第22-28页
    3.1 实验对象第22页
    3.2 研究假设第22页
    3.3 实验目的第22-23页
    3.4 实验设计第23-24页
        3.4.1 实验分班第23页
        3.4.2 实验内容第23-24页
        3.4.3 实验步骤第24页
    3.5 实验控制第24-26页
        3.5.1 教学安排第24页
        3.5.2 教学内容第24页
        3.5.3 教学环境第24页
        3.5.4 指标测定第24-26页
    3.6 实验数据的收集第26-27页
        3.6.1 直接测验法第26页
        3.6.2 观察统计法第26页
        3.6.3 量表测量法第26-27页
    3.7 研究有效性第27-28页
4 实验结果分析第28-45页
    4.1 教学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分析第28-30页
        4.1.1 教学实验对象身体形态对比第28-29页
        4.1.2 教学实验对象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对比第29页
        4.1.3 教学实验对象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对比第29-30页
    4.2 实验前学生指标对比第30-32页
        4.2.1 教学实验对象的高尔夫认知对比第30页
        4.2.2 教学实验对象的一般身体素质对比第30-31页
        4.2.3 教学实验对象的专项身体素质对比第31-32页
    4.3 实验中学生指标对比第32-38页
        4.3.1 教学实验对象的心理唤醒程度对比第33-34页
        4.3.2 教学实验对象的学习训练状态对比第34-38页
    4.4 实验后学生指标对比第38-43页
        4.4.1 实验后专项技术成绩对比第38-40页
        4.4.2 实验后专项理论成绩对比第40-41页
        4.4.3 实验后学生学习满意感对比第41-42页
        4.4.4 实验后学生自信心对比第42页
        4.4.5 实验后学生群体凝聚力对比第42-43页
    4.5 实验整体分析第43-45页
        4.5.1 实验实施整体评价第43-44页
        4.5.2 实验变量控制第44-45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5-48页
    5.1 结论第45-46页
        5.1.1 参与式教学模式开展是行之有效的第45页
        5.1.2 参与式教学模式使用是效果良好的第45页
        5.1.3 参与式教学模式实施是有的放矢的第45-46页
    5.2 建议第46-48页
        5.2.1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实教师条件性知识第46页
        5.2.2 丰富教师再教育形式,培养终身职业学习意识第46页
        5.2.3 鼓励尝试新式教法,推广参与式教学模式第46页
        5.2.4 充分理解参与式教学模式,合理选取教学方法和模式第46-47页
        5.2.5 深度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第47页
        5.2.6 合理组织教学形式,实施有效指导监督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A 一般身体素质测量量表第52-54页
附录B 专项身体素质测量量表第54-60页
附录C 学习训练状态监测量表第60-62页
附录D 学生心理唤醒量表第62-63页
附录E 学生学习满意感量表第63-64页
附录F 学生群体凝聚力量表第64-66页
附录G 学习自信心量表第66-67页
附录H 专家访谈提纲第67-68页
附录I 学生访谈提纲第68-69页
个人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管理系统前端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划分的Apriori改进算法的网上商城推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