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前言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5-18页 |
1.2.1 乙醇的物理性质 | 第15-16页 |
1.2.2 乙醇的化学性质 | 第16-18页 |
1.3 乙醇的用途 | 第18页 |
1.4 乙醇的生产方法 | 第18-22页 |
1.4.1 发酵法 | 第18-19页 |
1.4.2 乙烯水合法 | 第19-20页 |
1.4.3 煤化工法 | 第20页 |
1.4.4 催化加氢法 | 第20-22页 |
1.5 加氢催化剂 | 第22-27页 |
1.5.1 醛和酯的加氢 | 第22-23页 |
1.5.2 羧酸的加氢 | 第23-24页 |
1.5.3 Pt-Sn催化剂 | 第24-27页 |
1.6 载体 | 第27-28页 |
1.7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8-30页 |
1.7.1 沉淀法 | 第28-29页 |
1.7.2 浸渍法 | 第29页 |
1.7.3 混合法 | 第29页 |
1.7.4 离子交换法 | 第29页 |
1.7.5 熔融法 | 第29-30页 |
1.7.6 催化剂制备新技术 | 第30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 | 第32-41页 |
2.1 催化剂组成的选择和确定 | 第32-33页 |
2.1.1 主催化剂 | 第32页 |
2.1.2 载体 | 第32页 |
2.1.3 助催化剂 | 第32-33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33-34页 |
2.4 催化剂的制备与还原 | 第34-37页 |
2.4.1 Raney Cu催化剂 | 第34页 |
2.4.2 Cu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2.4.3 Pt-Sn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37页 |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7-38页 |
2.5.1 实验装置 | 第37页 |
2.5.2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7-38页 |
2.6 产物的化学分析 | 第38页 |
2.7 催化剂活性、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和收率的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2.8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39-41页 |
2.8.1 热重分析(TG) | 第39页 |
2.8.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9页 |
2.8.3 氢气-升温还原分析(H_2-TPR) | 第39-40页 |
2.8.4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活性组分的筛选研究 | 第41-46页 |
3.1 摩尔校正因子的测定 | 第41页 |
3.2 乙酸加氢路线 | 第41-42页 |
3.3 Raney Cu催化剂上乙酸的加氢 | 第42-43页 |
3.4 Cu/CaSiO_3-SiO_2催化剂上乙酸的加氢 | 第43-44页 |
3.5 Pt-Sn/CaSiO_3-SiO_2催化剂上乙酸的加氢 | 第44-45页 |
3.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Pt-Sn催化剂上乙酸催化加氢 | 第46-73页 |
4.1 Pt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Sn/Pt摩尔比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 载体改性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4.4 载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4.5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4-63页 |
4.6 还原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3-70页 |
4.7 小结 | 第70-73页 |
第五章 Pt-Sn催化剂的表征 | 第73-83页 |
5.1 热重分析(TG) | 第73-74页 |
5.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74-77页 |
5.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分析(H_2-TPR) | 第77-78页 |
5.4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78-82页 |
5.5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乙酸催化加氢工艺条件研究 | 第83-89页 |
6.1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3-85页 |
6.2 反应压力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6.3 H_2流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6-88页 |
6.4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反应活性位和机理的推测 | 第89-9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9页 |
8.1 结论 | 第93-97页 |
8.2 创新点 | 第97-98页 |
8.3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