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1.2.3 综合述评 | 第17-18页 |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8-20页 |
| 2 城市跨江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第20-34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城市跨江发展的理论 | 第20-23页 |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页 |
| 2.1.2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 2.2 城市跨江发展的实践 | 第23-34页 |
| 2.2.1 国外城市的跨江发展实践 | 第23-28页 |
| 2.2.2 国内城市的跨江发展实践 | 第28-34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34-38页 |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4页 |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4-38页 |
| 4 长沙城市跨江发展过程 | 第38-47页 |
| 5 长沙城市跨江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47-76页 |
| 5.2 | 第49-70页 |
| 5.2.1 经济的内在推动是长沙跨江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49-57页 |
| 5.2.2 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推动了城市的跨江发展 | 第57-61页 |
| 5.2.3 外在需求和引力 | 第61-70页 |
| 5.3 长沙市跨江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70-76页 |
| 5.3.1 自然地理制约 | 第70-73页 |
| 5.3.2 技术设施条件制约 | 第73-74页 |
| 5.3.3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 第74-76页 |
| 6 长沙市跨江发展的调控政策 | 第76-86页 |
| 6.1 加快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 | 第76-78页 |
| 6.2 推进区域整合联动,处理好区域功能互补性与独立性关系 | 第78-80页 |
| 6.3 实施滨水区域的合理开发,实现“山、水、洲、城”的有机融合 | 第80-84页 |
| 6.4 省市政府需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 | 第84-8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 7.1 结论 | 第86-87页 |
| 7.2 讨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