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9-10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2.2.1 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成因及表现第11-12页
        2.2.2 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控制第12-13页
第三章 医疗保险相关理论分析第13-21页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6页
        3.1.1 健康和疾病风险第13页
        3.1.2 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第13-14页
        3.1.3 信息理论第14页
        3.1.4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第14-15页
        3.1.5 医疗费用的支付和支付方式第15-16页
        3.1.6 起付线、最高保险限额和共付比第16页
    3.2 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3.2.1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第16-17页
        3.2.2 文化人口特征第17页
        3.2.3 经济因素第17-18页
        3.2.4 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行为第18页
    3.3 医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第18-21页
        3.3.1 疾病发生的概率第18-19页
        3.3.2 损失的大小第19-20页
        3.3.3 医疗保险价格第20页
        3.3.4 个人收入水平第20-21页
第四章 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分析第21-24页
    4.1 道德风险的分类第21页
    4.2 事前道德风险第21-22页
    4.3 事后道德风险第22-24页
        4.3.1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道德风险第22-23页
        4.3.2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方道德风险第23-24页
第五章 支付方式对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第24-29页
    5.1 支付方式改革前后住院天数的比较第24-25页
    5.2 支付方式改革前后住院费用比较第25-28页
        5.2.1 支付方式改革前后次均住院总费用比较第25-26页
        5.2.2 支付方式改革前后分项住院费用比较第26-28页
    5.3 支付方式改革前后分娩方式的比较第28-29页
第六章 讨论第29-33页
    6.1 支付方式对住院日的影响第29-30页
    6.2 支付方式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第30-31页
    6.3 支付方式对分娩方式的影响第31-33页
第七章 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防范措施探究第33-37页
    7.1 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道德风险控制对策第33-35页
        7.1.1 加快“医药分家”改革,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补偿第33页
        7.1.2 进一步加强付费方式的改革第33-34页
        7.1.3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第34页
        7.1.4 建立完善医疗市场信誉等级机制第34-35页
    7.2 医疗卫生服务需方道德风险控制对策第35-37页
        7.2.1 设置合理共付比第35页
        7.2.2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第35-36页
        7.2.3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第36-3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与实践情况说明第42-43页
综述第43-57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若干应用
下一篇:中国民间借贷风险研究--基于网络借贷平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