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谶纬对神话传说流变的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12页
第一章 神话的流变第12-36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2-17页
  一、时间跨度第12页
  二、神话的定义第12-14页
  三、神话流变的概念的建立第14-17页
 第二节 神话流变的形态第17-29页
  一、粘连与复合第17-19页
  二、系统化第19-22页
  三、世俗化第22-27页
  四、地方化第27-28页
  五、小结第28-29页
 第三节 两汉神话流变的时代背景和特征第29-36页
  一、楚文化的影响与汉人向外征服的心态相互交融第30-32页
  二、长生不死观念第32-33页
  三、谶纬思潮的影响第33-36页
第二章 谶纬的产生及传播第36-44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36页
 第二节 谶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第36-40页
  一、谶纬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第37-38页
  二、谶纬思潮的思想渊源第38-40页
 第三节 谶纬的呈现面貌及传播第40-44页
  一、呈现面貌第40-41页
  二、影响谶纬传播的因素第41-44页
第三章 谶纬影响神话流变的不同层面第44-75页
 第一节 谶纬文献与其它文献共有的神话第44-61页
  一、女娲名列"三皇"之一的形象确立第44-48页
  二、黄蚩之战第48-55页
  三、西狩获麟与孔子作《春秋》第55-60页
  四、小结第60-61页
 第二节 在谶纬文献才开始大量反复地出现第61-75页
  一、在之前的文献中有记载,但是在多种谶纬文献中都被大量神化(以河洛受命的传说为例)第61-70页
  二、只在一两种谶纬文献中才开始出现(以玄女作为战争神的传说为例)第70-74页
  三、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谶纬影响神话流变的因素考察第75-81页
 第一节 征验观念发展的结果第75-76页
 第二节 谶纬与神话的相通之处第76-79页
  一、形象性与汉语比附性思维第76-78页
  二、趋吉避凶的观念第78-79页
 第三节 纬书作者构建神话体系的动机第79-80页
 第四节 小结第80-81页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著作类第82-85页
 论文类第85-87页
附录:插图第87-90页
后记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侯马盟书试探
下一篇:苏轼唱和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