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湖北省宜昌市农业推广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选题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的模式理论第14-16页
        1.3.1 国外农业推广及模式理论第14-15页
        1.3.2 国内农业推广及模式理论第15-16页
        1.3.3 国内外推广模式研究的评述第16页
    1.4 开展农业推广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21页
        1.4.1 实施农业推广主体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1.4.2 建立高效推广组织结构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1.4.3 影响农民行为改变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2页
        1.5.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2 研究方法第22页
    1.6 研究结果第22-24页
2 农业推广的概念及其程序和原则第24-30页
    2.1 狭义和广义的农业推广概念第24-25页
        2.1.1 狭义的农业推广第24页
        2.1.2 广义的农业推广第24-25页
    2.2 农业推广基本程序中的七要素第25-27页
        2.2.1 项目的选择与确定第25页
        2.2.2 进行小面积试验第25-26页
        2.2.3 成果与方法的示范第26页
        2.2.4 培训指导与咨询第26页
        2.2.5 综合服务第26页
        2.2.6 普及推广第26页
        2.2.7 结果评价第26-27页
    2.3 农业推广的三原则第27页
        2.3.1 因地制宜的原则第27页
        2.3.2 技术推广与智力开发并重的原则第27页
        2.3.3 综合效益原则第27页
    2.4 农业推广的八种模式类型第27-30页
        2.4.1 技术传递型推广模式第27-28页
        2.4.2 培训型推广模式第28页
        2.4.3 综合计划型推广模式第28页
        2.4.4 项目先导型推广模式第28页
        2.4.5 商品生产型推广模式第28页
        2.4.6 系统开发型推广模式第28-29页
        2.4.7 “研教推”一体型推广模式第29页
        2.4.8 自我服务型推广模式第29-30页
3 典型农业推广模式研究及创新第30-38页
    3.1 国外先进的典型农业推广模式第30-32页
        3.1.1 政府为主科研机构为辅的推广模式第30页
        3.1.2 农民组织为主咨询系统为辅的推广模式第30-31页
        3.1.3 农业院校为主私人服务体系为辅的推广模式第31-32页
        3.1.4 多系统互补的推广模式第32页
    3.2 我国农业推广模式的创新第32-34页
        3.2.1 湖南双峰县的农村科技合作社第32-33页
        3.2.2 宝鸡市的农业科技大院第33-34页
        3.2.3 北京科委的农村科技服务港第34页
    3.3 典型农业推广模式和创新案例引发的思考第34-38页
        3.3.1 农业推广经费投入机制要有保障第35页
        3.3.2 农业推广模式建设要有创新第35页
        3.3.3 农业推广体制的一体化进程要加快第35-36页
        3.3.4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提高第36页
        3.3.5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要壮大第36-37页
        3.3.6 推广方法和手段要增加第37页
        3.3.7 农业推广结构层次要鲜明第37-38页
4 宜昌市农业推广条件及现状第38-41页
    4.1 农业资源概况第38-39页
        4.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第38页
        4.1.2 农业人口及农业特色第38-39页
    4.2 农业推广现状第39-41页
        4.2.1 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第39页
        4.2.2 基地建设现状第39-40页
        4.2.3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第40-41页
5 宜昌市农业推广模式分析第41-46页
    5.1 现有推广模式第41-42页
        5.1.1 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政府推广模式第41页
        5.1.2 打造竞争强势主体的龙头企业推广模式第41页
        5.1.3 “百龙带户”的专业合作组织推广模式第41-42页
        5.1.4 “品牌强农”的媒体广告推广模式第42页
    5.2 推广模式存在的不足第42-44页
        5.2.1 农业推广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第42页
        5.2.2 龙头企业推广规模还有待扩大第42-43页
        5.2.3 推广体系还不够完整第43页
        5.2.4 科技推广深度还不够第43页
        5.2.5 品牌推广还不够响亮第43-44页
    5.3 推广组织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5.3.1 政府农业推广组织存在的问题第44页
        5.3.2 非政府农业推广组织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6 对宜昌市农业推广的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的探讨第46-50页
    6.1 农业推广二元运行机制的探索第46-48页
        6.1.1 协调单元第47页
        6.1.2 竞争单元第47页
        6.1.3 投资单元第47页
        6.1.4 动力单元第47-48页
        6.1.5 培训单元第48页
    6.2 保障宜昌市农业推广健康运行的具体措施第48-50页
        6.2.1 通过理念的转变保障农业推广的健康运行第48-49页
        6.2.2 通过组织体系的建设保障农业推广的健康运行第49页
        6.2.3 通过服务体系的完善保障农业推广的健康运行第49页
        6.2.4 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保障农业推广的健康运行第49-50页
7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倾销对钢铁产业的影响与预警模型的构建
下一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