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佛教史论文--传记论文

入竺悟空考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0-21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2页
    1.2 论题解析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20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第20-21页
2 相关史料分析及版本考订(史料版本考)第21-55页
    2.1 圆照所撰《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纪》的初撰、修改及依附第22-26页
    2.2 《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纪》的版本分析及考订第26-46页
        2.2.1 被收录概况与各版本简介第26-29页
        2.2.2 “遗珍本”近于“空海本”第29-31页
        2.2.3 “遗珍本”优于“金藏本”第31-34页
        2.2.4 “遗珍本”优于“高丽本”第34-37页
        2.2.5 “遗珍本”的断代与定本第37-46页
    2.3 圆照所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简析第46-47页
    2.4 赞宁所撰《宋高僧传》句读及简析第47-51页
    2.5 陕西省泾阳县嵯峨山“唐悟空禅师塔”塔铭第51-55页
3 入竺悟空的生平行迹考述及思想观念简析第55-88页
    3.1 早期(731~753)以武将奉朝的身份而志尚典坟第55-61页
        3.1.1 关于车奉朝的出身及出生问题第55-59页
        3.1.2 天宝十载(751)车奉朝出使罽宾第59-61页
    3.2 中期(753~790)以沙门法界的身份巡礼、译经第61-77页
        3.2.1 因病滞留,病愈出家第61-62页
        3.2.2 巡礼天竺,亲观八塔第62-64页
        3.2.3 骨咄遇险,舍利传说第64-65页
        3.2.4 龟兹北庭,两度译经第65-75页
        3.2.5 法界随使入都,戒法返回于阗第75-77页
    3.3 晚期(790~812)以禅师悟空的身份而不立文字第77-82页
        3.3.1 请住章敬第77-80页
        3.3.2 悟得空去第80-82页
    3.4 一生坚守忠孝观念第82-85页
    3.5 悟空的贡献与地位第85-88页
4 结语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4页
附录一:《佛说十地经》卷首复原示意图第104-105页
附录二:《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点校注第105-115页
附录三:入竺悟空年谱简表第115-117页
作者简历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文明村建设经验总结及优化--以菏泽市曹县为例
下一篇:再论明代兵部尚书石星在朝鲜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