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浮游植物生物学特性与水华机制第10-12页
        1.2.1 浮游植物生物学特征第10-11页
        1.2.2 浮游植物水华机制第11-12页
        1.2.3 四阶段理论假说第12页
    1.3 水体光学特性的有关概念第12-14页
        1.3.1 固有光学特性第12-13页
        1.3.2 表观光学特性第13页
        1.3.3 固有光学特性和表观光学特性的关系第13-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1 浮游植物降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水体光学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3 有待深入之处第16页
    1.5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1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第16页
        1.5.2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第16-17页
        1.5.3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敏感因子筛选及其致黑机理第17页
        1.5.4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水色推演研究第17页
    1.6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9-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1页
        2.1.1 自然环境第19-20页
        2.1.2 社会环境第20-21页
    2.2 研究方法第21-27页
        2.2.1 室内培养实验第21页
        2.2.2 野外观测试验第21-22页
        2.2.3 参数测定方法第22-25页
        2.2.4 HYDROLIGHT软件模拟第25页
        2.2.5 水色推演模型第25-27页
第三章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第27-41页
    3.1 吸收系数第27-35页
        3.1.1 浮游植物色素吸收系数(A_(PH))第27-29页
        3.1.2 非藻类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_D)第29-31页
        3.1.3 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_P)第31-33页
        3.1.4 CDOM吸收系数(A_G)第33-35页
    3.2 吸收系数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第35-41页
        3.2.1 A_(PH)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第35-36页
        3.2.2 A_D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第36-37页
        3.2.3 A_P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第37-38页
        3.2.4 A_G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第38-41页
第四章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水色推演研究第41-48页
    4.1 降解过程中的水色推演第41-43页
        4.1.1 表观光学量第41-42页
        4.1.2 色彩推演第42-43页
    4.2 梯度模拟中的水色推演第43-48页
        4.2.1 表观光学量第43-46页
        4.2.2 色彩推演第46-48页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膈肌肌电触发的呼吸机控制板开发
下一篇:论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