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液晶与纳米金属的可见光负折射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39页
    1.1 负折射现象及研究意义第15-25页
        1.1.1 负折射现象第17-18页
        1.1.2 负折射材料的特性第18-22页
        1.1.3 负折射材料的研究意义第22-25页
    1.2 实现负折射的几种材料第25-36页
        1.2.1 双负材料第25-29页
        1.2.2 单负材料第29-35页
        1.2.3 其他材料第35-36页
    1.3 负折射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2章 全角度可见光负折射的材料结构设计与优化第39-67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全角度可见光负折射材料的结构要求第39-45页
        2.2.1 可见光小角度向列相液晶负折射材料第40-43页
        2.2.2 全角度负折射双曲材料第43-45页
    2.3 双曲型负材料实现折射理论第45-49页
    2.4 双曲型材料的结构计算第49-51页
    2.5 负折射材料的结构优化第51-64页
        2.5.1 银纳米线阵列实现负折射的波长限制第52-57页
        2.5.2 银纳米线阵列双曲型材料负折射实现的损耗第57-62页
        2.5.3 优化参数的负折射结构模拟验证第62-64页
    2.6 小结第64-67页
第3章 银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负折射实验验证第67-95页
    3.1 引言第67页
    3.2 银纳米线阵列的一般制备方法第67-70页
    3.3 反六角溶致液晶模板第70-77页
        3.3.1 溶致液晶及其各种相态第70-75页
        3.3.2 反六角溶致液晶相态及其自组装特性第75页
        3.3.3 反六角溶致液晶模板的制备方法第75-77页
    3.4 银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77-83页
        3.4.1 反六角溶致液晶模板的制备第77-79页
        3.4.2 银纳米线阵列电化学生长条件的控制第79-82页
        3.4.3 银纳米线阵列样品的清洁处理第82-83页
    3.5 银纳米线阵列的表征第83-86页
        3.5.1 扫描电镜三维形貌表征第83-85页
        3.5.2 能谱元素表征第85-86页
    3.6 负折射材料的一般验证手段第86-87页
    3.7 银纳米线阵列的验证第87-93页
        3.7.1 负折射光学验证理论第87-89页
        3.7.2 验证光路设计与实验第89-91页
        3.7.3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及分析第91-93页
    3.8 小结第93-95页
第4章 液晶可调控负折射的研究第95-113页
    4.1 引言第95页
    4.2 负折射介质调控理论第95-96页
    4.3 负折射调控介质的选取第96-99页
    4.4 液晶调控负折射的模拟仿真第99-105页
    4.5 液晶调控范围与其 Δn的关系第105-111页
    4.6 小结第111-11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25-127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气敏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红豆杉产紫杉烷类物质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过程检测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