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秦皇岛市农业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相关概念第12-14页
        1.3.1 农业推广第12-13页
        1.3.2 农业推广模式的要素第13页
        1.3.3 农业推广模式的分类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5.2 调查访谈法第15-16页
        1.5.3 比较分析法第16页
        1.5.4 案例分析法第16页
    1.6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7-27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2.1.1 农业推广学科研究第17页
        2.1.2 农业推广作用研究第17-18页
        2.1.3 农业推广方式研究第18页
        2.1.4 农业推广体系的研究第18-19页
        2.1.5 农业推广发展趋势研究第19-20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4页
        2.2.1 归纳总结国外农业推广的经验和启示第20-21页
        2.2.2 农业推广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第21页
        2.2.3 我国农业推广体制现状研究第21-22页
        2.2.4 国内农业推广模式研究第22-23页
        2.2.5 农业推广体系中政府的主导作用研究第23页
        2.2.6 多元化农业推广的研究第23页
        2.2.7 农业推广体制创新研究第23-24页
    2.3 国内外农业推广的启示第24-25页
        2.3.1 充分重视农民的参与第24页
        2.3.2 创建合理的农业推广、教育、科研的结合机制第24-25页
        2.3.3 注重农业推广服务的多元化发展第25页
    2.4 农业推广发展趋势第25-27页
第三章 秦皇岛市农业推广发展现状研究第27-34页
    3.1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情况第27-28页
        3.1.1 秦皇岛自然生态情况第27页
        3.1.2 秦皇岛农村经济情况第27-28页
    3.2 秦皇岛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情况第28页
    3.3 秦皇岛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第28-29页
        3.3.1 市级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第28-29页
        3.3.2 县级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第29页
        3.3.3 县级以下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第29页
    3.4 秦皇岛市农业推广体系第29-30页
    3.5 秦皇岛市农业推广模式第30-34页
        3.5.1 政府农业推广模式第30-31页
        3.5.2 “龙头企业+农户”农业推广模式第31-32页
        3.5.3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广模式第32页
        3.5.4 高校农业推广模式第32-34页
第四章 秦皇岛市农业推广存在问题及原因第34-39页
    4.1 秦皇岛市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4.1.1 推广资金没有保障第34-35页
        4.1.2 缺乏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第35-36页
        4.1.3 当前农业推广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第36-37页
        4.1.4 农业推广与科研、教育脱节严重第37页
    4.2 秦皇岛市农业推广发展不足的原因第37-39页
        4.2.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第37-38页
        4.2.2 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第38页
        4.2.3 农民认识不够第38-39页
第五章 秦皇岛市加快发展农业推广的对策第39-44页
    5.1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各方参与的多渠道农业推广投入机制第39-40页
        5.1.1 农业推广仍然要以政府为主导第39页
        5.1.2 建立各方参与的多渠道农业推广投入机制第39-40页
    5.2 加强农业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第40-41页
        5.2.1 吸纳专业对口人才第40页
        5.2.2 清退不合格人员第40-41页
        5.2.3 定期对农业推广人员进行培训第41页
    5.3 改进农业推广运行机制第41-42页
    5.4 实行推广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第42-43页
        5.4.1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场第42页
        5.4.2 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第42页
        5.4.3 把科研成果落实到农业生产中第42-43页
    5.5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43-44页
第六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化县大熊村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户经济行为分析
下一篇:中国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