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法律影视的基本问题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法律影视的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法律影视的类型 | 第16-18页 |
一、法律电影和法律电视剧 | 第16页 |
二、检察影视、法庭影视、刑侦影视和律政影视 | 第16-17页 |
三、商业法律影视、文艺法律影视和主旋律法律影视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法律影视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一、文学特征 | 第18-19页 |
二、大众文化特征 | 第19页 |
三、法律特征 | 第19页 |
第四节 法律影视的法治功能 | 第19-24页 |
一、发现与表达功能 | 第20-21页 |
二、沟通与互动功能 | 第21页 |
三、普法和教育功能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我国大众文艺与影视艺术的法治功能传统 | 第24-28页 |
第一节 历史勾连:古代公案文学与公案剧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影视渊源:电影、电视艺术从诞生之日起的法律情结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法治使命:反思法治进程与公民教育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律影视发展概况 | 第28-46页 |
第一节 中国法治建设背景下的法律影视 | 第28-41页 |
一、创建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2年 | 第28-33页 |
二、发展时期:1993年至1999年 | 第33-36页 |
三、繁荣时期:2000年至今 | 第36-41页 |
第二节 法律影视中的中国法治建设 | 第41-46页 |
一、从《被告山杠爷》到《马背上的法庭》:人治渐隐,法治渐显 | 第41-43页 |
二、从《见习律师》、《律师与囚犯》到《仗义执言》、《律政佳人》:律师职业法治化之路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法律影视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 第46-48页 |
第一节 法治建设为繁荣法律影视创造条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法律影视推进法治建设发展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当前我国法律影视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 | 第48-52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法律影视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一、主旋律法律影视和商业法律影视逐渐两极化 | 第48-49页 |
二、法律影视的法治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 第49页 |
三、法律影视作品中的法律常识错误日趋严重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我国法律影视的未来发展 | 第50-52页 |
一、实现法律影视文学性、大众文化性和法律性的平衡 | 第50-51页 |
二、编剧和主创人员要提高法律素养 | 第51页 |
三、加强法律影视的依法管理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