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及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础 | 第14-28页 |
2.1 线性代数基础 | 第14-15页 |
2.2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 第15-18页 |
2.2.1 状态空间 | 第15页 |
2.2.2 演化 | 第15-16页 |
2.2.3 量子测量 | 第16-17页 |
2.2.4 复合系统 | 第17-18页 |
2.3 量子比特 | 第18-20页 |
2.3.1 单量子比特 | 第18-19页 |
2.3.2 多量子比特 | 第19-20页 |
2.4 量子门 | 第20-22页 |
2.4.1 单量子比特门 | 第20-21页 |
2.4.2 多量子比特门 | 第21-22页 |
2.5 量子线路模型 | 第22-27页 |
2.5.1 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2.5.2 量子隐形传态 | 第24-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TQC模型研究与Bell测量的拓展 | 第28-42页 |
3.1 基于非计算基的测量 | 第28-29页 |
3.2 从量子隐形传态到TQC | 第29-30页 |
3.3 TQC实现单量子比特门 | 第30-31页 |
3.4 TQC实现多量子比特门 | 第31-33页 |
3.5 TQC实现连续的量子门 | 第33-39页 |
3.5.1 通用单量子比特门 | 第34-36页 |
3.5.2 连续的单量子比特门 | 第36-38页 |
3.5.3 CZ门 | 第38页 |
3.5.4 CNOT门 | 第38-39页 |
3.6 (5 测量 | 第39页 |
3.7 并行计算 | 第39-40页 |
3.8 更加一般的测量 | 第40-4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1WQC模型研究与改进 | 第42-55页 |
4.1 Cluster态和 1WQC模型 | 第42-45页 |
4.2 实现通用单量子比特门 | 第45-47页 |
4.3 串联 | 第47-50页 |
4.4 (5测量 | 第50-51页 |
4.5 实现CNOT门 | 第51-52页 |
4.6 更一般纠缠情况的探讨 | 第52-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TQC模型与 1WQC模型的关系 | 第55-59页 |
5.1 TQC与 1WQC的异同点 | 第55页 |
5.2 TQC与 1WQC的联系 | 第55-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基于测量的量子算法 | 第59-67页 |
6.1 基于测量的Shor算法 | 第59-62页 |
6.2 基于测量的Grover算法 | 第62-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