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原因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现实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内涵和理论渊源第17-22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内涵第17-18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渊源第18-22页
        2.2.1 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第19-20页
        2.2.2 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发扬与摒弃第20-22页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第22-33页
    3.1 对立统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第22-25页
        3.1.1 自然界具有先在性第22-23页
        3.1.2 人源于自然界并依赖自然界生活第23-24页
        3.1.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第24-25页
    3.2 劳动: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生成第25-28页
        3.2.1 劳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实践前提第25-26页
        3.2.2 劳动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中介第26页
        3.2.3 劳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与关系第26-28页
    3.3 资本主义制度:人与自然界从同一走向对立第28-33页
        3.3.1 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第28-29页
        3.3.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根源第29-31页
        3.3.3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实质第31-33页
第4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对现实的方法论指导第33-46页
    4.1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33-38页
        4.1.1 体悟生态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源泉第34-37页
        4.1.2 调整变革生产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第37页
        4.1.3 人类实践的自我变革: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第37-38页
    4.2 和谐劳动:全面提升生产力要素第38-42页
        4.2.1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第38-40页
        4.2.2 发展绿色生产,合理控制物质变换第40-42页
        4.2.3 完善实践活动,完成“两个和解”任务第42页
    4.3 扬弃异化: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第42-46页
        4.3.1 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第43-44页
        4.3.2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第44-46页
第5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当代价值第46-52页
    5.1 理论价值第46-49页
        5.1.1 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第46-47页
        5.1.2 超越了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第47页
        5.1.3 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47-49页
    5.2 实践价值第49-52页
        5.2.1 有利于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第49-50页
        5.2.2 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50-52页
结论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周恩来的说服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下一篇:马克思异化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