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干祖望诊治慢性咽炎的数据挖掘分析及用药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0-20页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第10-12页
        1.1.1 流行病学第10页
        1.1.2 病因第10-11页
        1.1.3 病理类型第11页
        1.1.4 临床症状第11页
        1.1.5 诊断第11-12页
        1.1.6 治疗第12页
    1.2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第12-14页
        1.2.1 对咽喉的生理与病理认识第12-13页
        1.2.2 对慢性咽炎的致病因素的归纳第13页
        1.2.3 现在医家对中医慢性咽炎证型的讨论第13-14页
    1.3 干祖望治疗慢性咽炎的学术思想第14-18页
        1.3.1 总结、创新并补充中医病因学第14页
        1.3.2 用夏变夷创“五诊十辩”第14-15页
        1.3.3 专科摸索活用“四法”第15页
        1.3.4 干祖望认为“慢喉痹”多属脾胃虚弱第15-16页
        1.3.5 证型分五类,脾胃为根本第16-17页
        1.3.6 立足脾胃升阳,用药宜轻宜精第17页
        1.3.7 治法方药第17-18页
        1.3.8 预防调护第18页
    1.4 关于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数据挖掘与中医传承第18-19页
        1.4.2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在中医医案的数据挖掘中的使用第19-20页
第二章 数据挖掘第20-32页
    2.1 研究内容和目的第20页
    2.2 医案来源及筛选标准第20页
        2.2.1 医案来源第20页
        2.2.2 诊断标准第20页
    2.3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3.1 选择及组织数据第20页
        2.3.2 预处理及转换数据第20-21页
        2.3.3 数据挖掘步骤第21-22页
    2.4 数据挖掘结果第22-32页
        2.4.1 证型分析结果第22页
        2.4.2 药物频次分析结果第22-26页
        2.4.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第26-30页
        2.4.4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第30-32页
第三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32-36页
    3.1 证型分析第32页
    3.2 药物频数分析第32-33页
        3.2.1 中药性味分析第32-33页
        3.2.2 中药类别和单味药频次分析第33页
    3.3 用药规律分析第33-34页
        3.3.1 药物相互关系的关联规则分析讨论第33页
        3.3.2 药物相互关系的聚类分析讨论第33-34页
    3.4 不足与展望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附录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统计学审核证明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虫类药复方干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电针合谷穴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