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论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4页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五、研究方法第15页
    六、本文的重难点第15-16页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核心概念解析第17-20页
    一、“天道”“德性”第17页
    二、“致中和”第17-18页
    三、“天地位”第18页
    四、“万物育”第18-19页
    五、“尽其性”第19-20页
第二章 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的理论基础第20-30页
    一、“趋中达和”的生态原则第20-23页
    二、“和而不同”的生态意识第23-25页
    三、“天地位”的生态本性第25-26页
    四、“万物育”的生态情怀第26-28页
    五、“尽其性”的生态节制第28-30页
第三章 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第30-44页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儒家生态观的契合第30-37页
        (一) 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与儒家的节制观念第30-33页
        (二) 社会主义的生态政治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第33-35页
        (三)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化与儒家的和乐追求第35-37页
    二、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之功第37-44页
        (一) “致中和”的生态伦理意识第38-39页
        (二) “天地位”的整体平等观第39-40页
        (三) “万物育”的环境友好观第40-41页
        (四) “尽其性”的合理消费观第41-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批判思想研究
下一篇:苕溪中游典型生猪养殖产排污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