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德乌鲁铜矿床成矿母岩特征与矿床成因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3.1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0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6-17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17页 |
2.3 区域岩浆活动 | 第17-19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19-20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 | 第20-27页 |
3.1 地层 | 第20-21页 |
3.2 构造 | 第21页 |
3.3 岩浆岩 | 第21-22页 |
3.4 围岩蚀变 | 第22-23页 |
3.5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3.6 矿石类型与结构构造 | 第24页 |
3.7 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 | 第24-26页 |
3.8 成矿阶段 | 第26-27页 |
第4章 侵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43页 |
4.1 侵入岩地质特征 | 第27-29页 |
4.2 岩石地球化学 | 第29-33页 |
4.2.1 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4.2.2 主量元素 | 第30-33页 |
4.2.3 微量元素 | 第33页 |
4.3 成岩年龄 | 第33-34页 |
4.3.1 样品采集 | 第33页 |
4.3.2 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4.3.3 测试结果 | 第34页 |
4.4 锆石微量元素 | 第34-36页 |
4.5 锆石铪同位素 | 第36-43页 |
4.5.1 测试方法 | 第36页 |
4.5.2 测试结果 | 第36-43页 |
第5章 岩石成因 | 第43-52页 |
5.1 暗色微粒包体成因 | 第43-45页 |
5.2 矿区侵入岩成因 | 第45-52页 |
第6章 矿床成因 | 第52-5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