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含机组组合的MILP模型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含机组组合的MILP模型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火电机组组合的两种模型 | 第16-30页 |
2.1 机组组合概述 | 第16-17页 |
2.1.1 机组组合引言 | 第16页 |
2.1.2 机组组合的算法 | 第16-17页 |
2.2 火电机组组合非线性化建模 | 第17-20页 |
2.2.1 目标函数 | 第18-19页 |
2.2.2 约束条件 | 第19-20页 |
2.2.3 模型定性分析 | 第20页 |
2.3 火电机组组合线性化建模 | 第20-23页 |
2.3.1 目标函数的线性化 | 第20-22页 |
2.3.2 最小启停时间约束的线性化 | 第22页 |
2.3.3 模型定性分析 | 第22-23页 |
2.4 线性化预计算 | 第23-29页 |
2.4.1 线性化中的取点策略 | 第23-25页 |
2.4.2 线性化后的启动计算数据 | 第25-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水电站线性化建模 | 第30-35页 |
3.1 水电经济调度概述 | 第30-32页 |
3.1.1 水电调度引言 | 第30-31页 |
3.1.2 水电站的种类 | 第31-32页 |
3.2 水电站线性化建模 | 第32-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储能电站线性化建模 | 第35-39页 |
4.1 储能技术概述 | 第35-36页 |
4.1.1 储能技术引言 | 第35页 |
4.1.2 储能技术的分类 | 第35-36页 |
4.2 储能电站线性化建模 | 第36-38页 |
4.2.1 储能电站的模型 | 第37页 |
4.2.2 模型的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GAMS仿真结果比较 | 第39-50页 |
5.1 GAMS软件概述 | 第39-40页 |
5.2 数据仿真结果比较 | 第40-49页 |
5.2.1 MINLP模型与MILP模型结果比较 | 第41-43页 |
5.2.2 MILP模型与MILP-HT模型结果比较 | 第43-47页 |
5.2.3 MILP模型与MILP-S模型结果比较 | 第47-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 10机24时段系统及其扩展系统原始数据 | 第55-57页 |
附录B 10机24时段系统MINLP模型仿真结果 | 第57-59页 |
附录C 10机24时段系统MILP模型仿真结果 | 第59-61页 |
附录D 10机24时段扩展系统MILP-HT模型仿真结果 | 第61-64页 |
附录E 10机24时段扩展系统MILP-S模型仿真结果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