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0-12页 |
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史 | 第12-19页 |
1.3 全球光伏发展情况 | 第19-22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2-23页 |
1.5 论文的各个章节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基础 | 第24-41页 |
2.1 光电太阳能电池 | 第24-31页 |
2.1.1 硅基太阳能电池 | 第24-28页 |
2.1.2 非硅基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 第28-30页 |
2.1.3 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30-31页 |
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 第31-36页 |
2.2.1 光电效应 | 第31-32页 |
2.2.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32-36页 |
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第36-39页 |
2.3.1 单层结构 | 第36-37页 |
2.3.2 双层结构 | 第37-38页 |
2.3.3 三层及其以上的结构 | 第38页 |
2.3.4 体异质结结构 | 第38-39页 |
2.3.5 级联结构 | 第39页 |
2.4 有机光伏电池的基本参数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正式结构太阳能的性能优化 | 第41-51页 |
3.1 实验准备 | 第41-43页 |
3.1.1 实验流程 | 第41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41-43页 |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9页 |
3.2.1 BCP和PTCBI的双层阴极修饰缓冲层 | 第43-46页 |
3.2.2 三层给体太阳能电池 | 第46-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倒置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1-65页 |
4.1 基于ZnPc的倒置器件的制备 | 第51-5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4.1.2 器件的制备和测试 | 第52页 |
4.1.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2-57页 |
4.2 基于Pentacene、SubPc、CuPc的倒置结构 | 第57-6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7-59页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