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1.2 国内外民居建筑热舒适性与空调系统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 1.2.1 国外民居建筑热舒适性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1.2.2 国内民居建筑热舒适性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 1.2.3 国外空调系统能耗研究动态 | 第16页 |
| 1.2.4 国内空调系统能耗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屯溪地区徽派民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研究 | 第18-32页 |
| 2.1 测试方案简介 | 第18-19页 |
| 2.1.1 测试仪器及精度 | 第18页 |
| 2.1.2 测试内容简介 | 第18-19页 |
| 2.2 自然通风对徽派民居热环境影响 | 第19-22页 |
| 2.2.1 夏季天井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2.2 夏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第20-21页 |
| 2.2.3 冬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 2.3 热舒适性的评价模型 | 第22-25页 |
| 2.3.1 热舒适性模型 | 第22页 |
| 2.3.2 预测平均评价和预测不满意百分比 | 第22-24页 |
| 2.3.3 适应性模型 | 第24-25页 |
| 2.4 室内热舒适度分析 | 第25-30页 |
| 2.4.1 夏季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度分析 | 第25-26页 |
| 2.4.2 夏季调查问卷分析 | 第26-29页 |
| 2.4.3 冬季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度分析 | 第29-30页 |
| 2.4.4 冬季调查问卷分析 | 第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温湿度对屯溪地区民居建筑的能耗影响研究 | 第32-46页 |
| 3.1 EnergyPlus软件介绍 | 第32-33页 |
| 3.1.1 EnergyPlus软件简介 | 第32页 |
| 3.1.2 EnergyPlus的特点 | 第32-33页 |
| 3.2 模型的建立及算法介绍 | 第33-40页 |
|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33-36页 |
| 3.2.2 负荷计算基本理论 | 第36-40页 |
| 3.3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3.3.1 建筑总能耗分析 | 第40-41页 |
| 3.3.2 气象条件中相对湿度对能耗的影响 | 第41-43页 |
| 3.3.3 设计参数中相对湿度对能耗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3.4 设计参数中温度对能耗的影响 | 第44-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能量利用系统 | 第46-58页 |
| 4.1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介绍 | 第46-50页 |
| 4.1.1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构建 | 第46-48页 |
| 4.1.2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特点 | 第48页 |
| 4.1.3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 | 第48-49页 |
| 4.1.4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49-50页 |
| 4.2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性能分析的实验方案 | 第50-51页 |
| 4.3 夏季复合系统运行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 4.4 冬季复合系统运行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