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1.实验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1 研究对象来源与分组 | 第15-16页 |
1.1.1 病例纳入组标准 | 第15页 |
1.1.2 病例排除组标准 | 第15页 |
1.1.3 病例剔除组标准 | 第15-16页 |
1.1.4 正常对照组标准 | 第16页 |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 第16页 |
1.2.1 西医高血压诊断标准 | 第16页 |
1.2.2 中医高血压辨证分型标准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1 资料收集 | 第16-17页 |
2.1.1 调查表 | 第16-17页 |
2.1.2 调查内容 | 第17页 |
2.2 血压测量 | 第17页 |
3.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3.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3.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18页 |
4.基因多态性研究样本采集与检测 | 第18-22页 |
4.1 标本采集 | 第18页 |
4.2 DNA提取使用系统与步骤 | 第18-19页 |
4.2.1 DNA提取使用系统 | 第18页 |
4.2.2 DNA提取步骤 | 第18-19页 |
4.3 基因分型 | 第19-21页 |
4.3.1 AGT基因分型 | 第19-20页 |
4.3.2 AT1R基因分型 | 第20-21页 |
4.4 连接酶检测反应对SNP多态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4.4.1 PCR扩增SNP位点步骤 | 第21-22页 |
4.4.2 PCR产物的连接酶检测反应 | 第22页 |
4.4.3 SNP测序 | 第22页 |
5. MDR数据库的运用 | 第22-23页 |
6.统计分析 | 第23页 |
7.结果 | 第23-34页 |
7.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第23页 |
7.2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23-24页 |
7.3 EH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 第24页 |
7.3.1 AGT基因多态性分布 | 第24页 |
7.3.2 AT1R基因多态性分布 | 第24页 |
7.4 EH不同证候间AGT、AT1R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 第24-31页 |
7.4.1 AGT基因多态性在EH不同证候中的分布情况 | 第24-29页 |
7.4.2 AT1R基因多态性在EH不同证候中的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7.5 AGT与AT1R基因交互作用对EH证候的发病影响 | 第31-34页 |
8.讨论 | 第34-41页 |
8.1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第34-35页 |
8.2 基因与中医“证”本质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8.3 AGT基因多态性对EH及其证候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8.4 AT1R基因多态性与EH及其证候的相关性 | 第37-39页 |
8.5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EH及其证候的相关性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综述 | 第50-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表:高血压中医证候特征信息采集表 | 第57-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已发表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