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组合梁框架结构的背景介绍 | 第9-13页 |
1.1.1 组合结构的特点与分类 | 第9-11页 |
1.1.2 组合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 第11-13页 |
1.1.3 组合梁框架结构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 第13页 |
1.2 框架组合梁设计模型的提出 | 第13-15页 |
1.2.1 组合梁的特点 | 第13-14页 |
1.2.2 连续组合梁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框架组合梁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框架组合梁各国设计规范的对比 | 第15-16页 |
1.3.2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承载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优化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1.4.1 优化方案与计算理论的提出 | 第18-20页 |
1.4.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2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优化方式的理论研究 | 第21-30页 |
2.1 钢-混凝土组合梁简介 | 第21-26页 |
2.1.1 组合梁的构造 | 第21-22页 |
2.1.2 组合梁的分类 | 第22-25页 |
2.1.3 组合梁结构形式的创新发展 | 第25-26页 |
2.2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理论研究 | 第26-30页 |
2.2.1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弯剪复杂应力下计算的研究 | 第26-27页 |
2.2.2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翼板有效宽度的研究 | 第27-28页 |
2.2.3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的稳定性研究 | 第28-29页 |
2.2.4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震性能研究 | 第29-30页 |
3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优化方式的计算 | 第30-35页 |
3.1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形式承载能力的计算 | 第30-32页 |
3.1.1 框架组合梁盖板尺寸与连接方式的确定 | 第30页 |
3.1.2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形式根据规范推导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3.1.3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形式基于弯剪复杂应力状态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3.2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形式稳定性的验算 | 第32-35页 |
3.2.1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形式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2.2 框架组合梁加盖板形式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4 框架组合梁ABAQUS有限元分析 | 第35-45页 |
4.1 ABAQUS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35页 |
4.2 框架组合梁增设盖板的ABAQUS对比模型 | 第35-37页 |
4.3 框架组合梁对比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7-45页 |
4.3.1 材料本构关系 | 第37-41页 |
4.3.2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1页 |
4.3.3 边界条件和加载求解 | 第41-42页 |
4.3.4 接触与相互作用的设定 | 第42-43页 |
4.3.5 网格单元划分 | 第43-44页 |
4.3.6 分析与迭代 | 第44-45页 |
5 框架组合梁理论计算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5-52页 |
5.1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增设盖板与未增设盖板的对比 | 第45-47页 |
5.2 框架组合梁负弯矩区增设盖板不同长度与厚度的对比 | 第47-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2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