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湿度的调节与控制第10-12页
        1.1.1 空气湿度与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第10-12页
        1.1.2 调节湿度的方法第12页
    1.2 调湿材料的调湿机制第12-13页
    1.3 调湿材料的种类及特点第13-15页
        1.3.1 无机调湿材料第13-14页
        1.3.2 有机调湿材料第14页
        1.3.3 复合调湿材料第14-15页
    1.4 调湿材料的评价第15-17页
    1.5 调湿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6 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6.1 研究背景第18页
        1.6.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试验方法第20-26页
    2.1 试验设备和试剂第20-21页
    2.2 调湿材料的制备第21-22页
        2.2.1 不同模数水玻璃的制备第21-22页
        2.2.2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制备第22页
        2.2.3 氯化钙改性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制备第22页
    2.3 调湿性能的测试第22-25页
        2.3.1 恒温恒湿系统的制备第22-23页
        2.3.2 吸湿性能的测试第23-24页
        2.3.3 放湿性能的测试第24页
        2.3.4 重复吸放湿性能的测试第24-25页
    2.4 调湿材料的表征第25页
        2.4.1 傅立叶红外光谱(FI-IR)第25页
        2.4.2 X射线衍射(XRD)第25页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5页
        2.4.4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26-34页
    3.1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制备第26-29页
        3.1.1 正交试验的设计第26页
        3.1.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3.2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表征分析第29-32页
        3.2.1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第29-30页
        3.2.2 X射线衍射分析第30页
        3.2.3 比表面和孔隙结构分析第30-31页
        3.2.4 扫描电镜分析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吸放湿性能研究第34-44页
    4.1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吸湿性能第34-40页
        4.1.1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最大平衡吸湿容量第34-35页
        4.1.2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吸湿动力学第35-36页
        4.1.3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吸湿速率方程第36-39页
        4.1.4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重复吸湿性能第39-40页
    4.2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放湿性能第40-42页
        4.2.1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在低湿度下的放湿第40-41页
        4.2.2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在恒温干燥环境下的放湿第41-42页
    4.3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与其他调湿材料的比较第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探讨第44-51页
    5.1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孔隙结构对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第44-48页
        5.1.1 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对吸湿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5.1.2 孔径大小对吸湿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5.2 硅酸铁盐材料的调湿机理探讨第48-50页
        5.2.1 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吸湿过程第48-49页
        5.2.2 硅酸铁盐材料的调湿机理探讨第49-50页
    5.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氯化钙改性硅酸铁盐的调湿性能初步研究第51-54页
    6.1 氯化钙改性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吸湿性能第51-53页
        6.1.1 改性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最大平衡含湿量第51-52页
        6.1.2 改性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吸湿动力学第52-53页
    6.2 氯化钙改性硅酸铁盐调湿材料的放湿性能第53页
    6.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7.1 结论第54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54页
    7.3 建议与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胶和普鲁兰共混静电纺纳米纤维及其功能化研究
下一篇:高纯Al2O3-MgO浇注料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