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改性及其在高分子共混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0页
    1.1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简介第12页
    1.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结构第12-16页
        1.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2-13页
        1.2.2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第13-16页
    1.3 氧化石墨烯的修饰第16-22页
        1.3.1 共价键修饰第16-20页
            1.3.1.1 对羧基的修饰第16-18页
            1.3.1.2 对环氧基的修饰第18-20页
        1.3.2 非共价键修饰第20-22页
            1.3.2.1 多核芳香环物质第20-21页
            1.3.2.2 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第21页
            1.3.2.3 生物分子和大分子第21-22页
    1.4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第22-31页
        1.4.1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第22-24页
            1.4.1.1 溶液混合第22-23页
            1.4.1.2 熔融共混第23-24页
            1.4.1.3 原位聚合第24页
        1.4.2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第24-31页
            1.4.2.1 机械性能第24-26页
            1.4.2.2 导电性能第26-28页
            1.4.2.3 导热性能第28-29页
            1.4.2.4 其它性能第29-31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31-34页
    参考文献第34-40页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和改性第40-57页
    2.1 研究背景第40-42页
    2.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2.2.1 原料第42页
        2.2.2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第42-43页
        2.2.3 氨基化氧化石墨烯(NH_2-t-GO)的制备第43页
        2.2.4 接枝聚丙烯链的氧化石墨烯(PP-g-GO)的制备第43页
        2.2.5 样品表征第43-4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4-53页
        2.3.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第44-47页
            2.3.1.1 UV分析第44-45页
            2.3.1.2 FTIR分析第45页
            2.3.1.3 XRD分析第45-46页
            2.3.1.4 TGA分析第46-47页
        2.3.2 PP-g-GO的结构与性能第47-53页
            2.3.2.1 PP-g-GO的合成路线第47-48页
            2.3.2.2 FTIR分析第48-49页
            2.3.2.3 XRD分析第49-50页
            2.3.2.4 TGA分析第50-52页
            2.3.2.5 Raman分析第52-53页
    2.4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第三章 改性氧化石墨烯在高分子共混中的应用第57-79页
    3.1 研究背景第57-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1页
        3.2.1 原料第59页
        3.2.2 PP/ABS共混物的制备第59-60页
        3.2.3 PP/ABS/PP-g-GO共混物的制备第60页
        3.2.4 样品表征与测试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6页
        3.3.1 不同共混比例下PP/ABS增容前后性能的比较第62-65页
            3.3.1.1 PP/ABS与PP/ABS/PP-g-GO拉伸性能的比较第62-64页
            3.3.1.2 PP/ABS与PP/ABS/PP-g-GO冲击性能的比较第64-65页
        3.3.2 不同增容剂添加量对PP/ABS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第65-76页
            3.3.2.1 SEM分析第65-67页
            3.3.2.2 TGA分析第67-68页
            3.3.2.3 DMA分析第68-70页
            3.3.2.4 DSC分析第70-73页
            3.3.2.5 力学分析第73-74页
            3.3.2.6 流变性能分析第74-76页
    3.4 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四章 结论第79-80页
作者简介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标记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和多巴胺残留
下一篇:家族财富传承的信托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