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2.1 新型城镇化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城市群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2.3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 | 第13-19页 |
1.2.4 总体评价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城市群协调发展及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1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评价 | 第22-26页 |
2.1.1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衡量 | 第23-26页 |
2.2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2.1 系统论主要解释城市群一体化程度 | 第26-27页 |
2.2.2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为协调发展的路径作理论引导 | 第27-28页 |
2.2.3 中心地理论主要解释城市群内部等级体系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机制分析 | 第30-38页 |
3.1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本框架 | 第30-31页 |
3.2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3.3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条件 | 第33-34页 |
3.3.1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在条件 | 第33页 |
3.3.2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外在条件 | 第33-34页 |
3.4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路径 | 第34-37页 |
3.4.1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部路径 | 第35-36页 |
3.4.2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外部路径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 | 第38-50页 |
4.1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38-43页 |
4.1.1 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分析 | 第38-41页 |
4.1.2 山东半岛城市群联系性和外向性分析 | 第41-42页 |
4.1.3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4.2 基于PREES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度的测度 | 第43-49页 |
4.2.1 协调度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45页 |
4.2.2 协调度的测度计算 | 第45-46页 |
4.2.3 分析方法步骤 | 第46-47页 |
4.2.4 测度结果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与对策 | 第50-58页 |
5.1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出现的问题 | 第50-53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5.2.1 从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部路径提出的发展建议 | 第54-56页 |
5.2.2 从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外部路径提出的发展建议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